正文 第36章 成功的代價是逆境的意義(3)(2 / 3)

判斷力。失敗者之所以難有再次成功,主要緣於在各種決策中會出現一些不正確的判斷。古語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失敗者在心理上難免都有些自卑情結,難免都有不願觸及的傷痛,而恰恰是這種自卑、這種對硬傷的隱藏與保護,結果往往在對事物與人的判斷上過多地帶有感情的色彩與經驗的成分。判斷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是知識閱曆、心態、狀態等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產生的一種決策行為。許多失敗者在經曆過去失敗的同時往往容易失去正確的判斷力,而使得判斷要麼趨於保守,要麼趨於張狂,似乎總擺脫不了偏激與過於謹慎。薑偉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時說“如果我再去搞藥,不就顯得我水平太低了嗎?”這句話顯示出薑偉的判斷力還是存在問題的。

環境。信任是一種外環境,心態是一種內環境,除此之外,失敗失去的最多的就是熟悉的環境、熟悉的行業、熟悉的領域。因為失敗遭受打擊,受挫的人往往要沉寂一段時間,或思考過去,或處理遺留,而正是在沉寂中,許多事物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其實不能不承認每個人都是惰性的,喜歡用右手,你讓他用左手他就會不舒服。像薑偉這樣曾經獲得很大成功的人,他在總結失誤的同時,是否已經將自己成功的過去與經驗忘卻?試想一下,史玉柱若不能清醒地認識目前保健品行業的發展趨勢,繼續沿用小報、專題、牆體,他會創造腦白金的奇跡嗎?環境在變,不僅是變而是在大變、巨變。所以我總是擔心薑偉先生總在總結過去的失誤,若不能跳出過去,最終致使今天判斷的錯誤是否又會成為明天喋喋不休總結的失誤?

失敗失去的是物化的東西,有時也許並不重要,市場、地位、財富等總還是有重新獲得的可能。失敗邁向成功,需要的不是口號,而是進行要件的調試,成功的要素需要成功的狀態,所以能在信任、心態、判斷力、環境方麵做一些努力與調整,也許會比反複追問失誤到底有多少更有意義一些,因為我們不能總是活在過去!

逆境往往是一個新的起點

對於順境與逆境,我們常常認為在逆境中學習、成長的最終效果要好於順境。因為畢竟古來有車胤,孫康“囊螢映雪”,司馬遷忍辱負重寫《史記》等諸多事例,都在說明逆境中學習,成才的決定性。盡管如此,回到21世紀,關於逆境與順境之說,更多的是用以教育少年兒童的思想境界精神。

他的掌心在出汗,他需要毛巾來擦攥緊的手。一杯冰水可消解他的幹渴,但不能消除他的緊張,身下所坐的太空墊和今天他所麵臨的國家奧林匹克比賽同樣讓人焦灼。橫竿定在17英尺,比他個人最好成績高3英寸。米奇爾·斯通麵臨著他撐杆跳高生涯中最富挑戰性的時刻。盡管最後一項跑步比賽一個小時之前就已結束,但看台上仍擠滿了大約2000多人。撐杆跳是所有田徑比賽中真正富有魅力的一項,它把體操優雅的姿態與健美身體的力量完美結合起來。它還具有飛的特色,飛到二層樓那麼高,對於觀看這項比賽的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夢想。今天,此時此刻,這不但是米奇爾的現實與夢想,而且是他的追求。

米奇爾從記事起就夢想著飛翔。他媽媽給他讀了許多關於飛行的故事。那些故事總是講飛翔在天空,鳥瞰著大地。母親讀到細節時的興奮和激情使得米奇爾對夢想充滿了神奇的色彩和動人的美麗,米奇爾要讓他的夢想得以重現。當他沿著金色的麥田跑步時,他總要超過經過身邊的機車,就在此刻他深吸一口氣,開始從地麵騰空,像鷹一樣高飛。

無論飛到哪裏,他都難忘母親的話語,無論飛向何方,總有一雙敏銳和充滿慈愛的眼睛注視著他。而父親卻不是個夢想家,伯特·斯通是個腳踏實地的現實主義者。他推崇辛勤和汗水,他的座右銘是:“想要什麼,那就為之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