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鬆是我們極為熟悉的美國前總統,但就是這樣一個大人物,卻因為一個缺乏自信的錯誤而毀掉了自己的政治前程。1972年,尼克鬆競選連任。由於他在第一任期內政績斐然,所以大多數政治評論家都預測尼克鬆將以絕對優勢獲得勝利。然而,尼克鬆本人卻很不自信,他走不出過去幾次失敗的心理陰影,極度擔心再次出現失敗。在這種潛意識的驅使下,他鬼使神差地幹出了後悔終生的蠢事。他指派手下的人潛入競選對手總部的水門飯店,在對手的辦公室裏安裝了竊聽器。事發之後,他又連連阻止調查,推卸責任,在選舉勝利後不久便被迫辭職。本來穩操勝券的尼克鬆,卻因缺乏自信而導致慘敗。
自信是一種動力,它可以推動你去做別人認為不可能成功的事情。自信並不在於你是如何優秀的人,也不在於你自我感覺如何,而在於你是否有采取明確的行動來使生活中的問題得到解決的才智。老是以自己本身某部分的缺陷而限定自己的能力的人,是不聰明的,那隻是找借口來掩飾自己害怕失敗的心理。生命本身是一種挑戰,即使自己有缺陷,但是隻要不認輸,肯努力去證明自己某方麵的本領,一定能獲得成功。
成功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難
並不是因為事情難辦而我們才不敢做,而是因為我們不敢做才覺得事情難辦。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誇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己的成功經曆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為心理係的學生,他認為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讀後,大為驚喜,他認為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還沒有一個人能大膽地提出來並加以研究。驚喜之餘,他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當時正坐在韓國政壇第一把交椅上的樸正熙。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部著作對你有多大的幫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
後來這本書果然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了。這本書鼓舞了許多人,因為它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梁,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係。隻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為上帝賦予你的時間和智慧夠你圓滿做完一件事情。後來,這位青年也獲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泛業汽車公司的總裁。
人世中的許多事,隻要想做,都能做到,該克服的困難,也都能克服,用不著什麼鋼鐵般的意誌,更用不著什麼技巧或謀略。隻要一個人還在樸實而饒有興趣地生活著,他終究會發現,造物主對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再試一次
什麼東西比石頭還硬,或比水還軟?然而,水卻穿透了硬石。這就是堅持不懈的魔力。
有個年輕人去微軟公司應聘,而該公司並沒有刊登過招聘廣告。見總經理疑惑不解,年輕人便用不太嫻熟的英語解釋說自己是碰巧路過這裏,就貿然進來了。總經理感覺很新鮮,破例讓他一試。麵試的結果出人意料,年輕人表現得很糟糕。他對總經理的解釋是事先沒有準備,總經理以為他不過是找個托詞下台階,就隨口應道:“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吧”。
一周後,年輕人再次走進微軟公司的大門,這次他依然沒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現要好得多。而總經理給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樣:“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吧。”就這樣,這個青年先後5次踏進微軟公司的大門,最終被公司錄用,成為公司的重點培養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