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衝動是魔鬼”。衝動很多時候又是敏捷帶來的副產品。
人性有一個弱點,就是在自己看見一個事物,大腦做出第一反應的時候,很是專注於本事物,往往不會考慮其他。所以,很多人才會用“大腦發熱”來形容那時候的衝動與糊塗。
那個時候,胡雪岩看到洋人賣給國內交戰各方軍火發了大財,心裏也癢癢,作為商人貪利的本性驅使他也很想從這軍火生意裏麵分一杯羹。剛好那個時候他還占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於是他就敏捷地準備抓住這個好時機!
那個時候的中國,八旗軍、綠營軍、湘軍、淮軍、太平軍、小刀會、撚軍等,都打得不亦樂乎,大清已經天下大亂了。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曆史的前進,人類的文明也在逐漸地進步,所以打仗的各方已經不滿足於拿著大刀長矛進行廝殺了,而是都對洋人的火槍產生了興趣。因此,軍火生意在那個時候有非常大的市場。
而胡雪岩是大名鼎鼎的左宗棠的背後人物,所以朝廷如果買槍肯定是胡雪岩先占有商機。當時,江浙一帶還沒有受到戰事波及,因此清政府在那些地方正在積極籌辦團練抵禦太平軍的進攻,當然,當時的兩江總督以及江蘇省巡撫也在想辦法調動兵力以便平息小刀會的暴亂。
天時、地利方麵的有利條件占有之後,胡雪岩還有人和作為保障。他一方麵在朝廷有人,另一方麵認識鬆江漕幫的老大尤五,也就是說可以借助漕幫航運上的勢力,將軍火從上海運往杭州販賣。因此,原本就“嗅覺靈敏”的胡雪岩當然匆匆入行了。
剛開始,胡雪岩就派出了會洋文、了解洋文化的胡氏集團對外談判代表古應春,去上海找到了一個叫哈德遜的英國商人作為自己的軍火供應商。很快,古應春就不負所托,談妥了槍支的價格——大體議定每支25兩銀子上下。而胡雪岩那個時候也已經想好了買主就定位在浙江的各級政府,這樣既有錢賺又可以支持浙江的防務。
都說“好事多磨”,敏捷不一定是好事。胡雪岩這筆錢本來因為眼光、行動敏捷就已經快進腰包了,誰料到居然半路上出了婁子。
據說是一個普魯士商人,走了浙江炮局龔振麟父子的路子,然後為“錢途”著想的這對父子又走了浙江省的黃巡撫三姨太的路子,對胡雪岩已經談妥的生意斜插一杠子。他們對唯利是圖的洋人使用的招數是以32兩銀子一支的價格pk胡雪岩的25兩銀子一支,並且還與一個洋人簽了15000支洋槍的合同。
其實,按照市場定價,一支洋槍頂多隻能賣到20兩銀子,但是胡雪岩當時剛開始進入軍火市場,又本著自己“做事圖圓滿”、“有錢大家賺”的原則,他故意給洋人25兩銀子一支的價格,裏麵當然包含了回扣——5兩銀子一支槍。而現在的龔振麟父子,出價竟然是32兩銀子,那就相當於一支槍就可以賺12兩,而簽訂合同的15000支就能賺18萬兩銀子。
胡雪岩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當時的疏忽:軍火行業既然這麼暴利,那麼窺視這塊肥肉的人肯定是相當的多。自己當時真是一時糊塗,財迷心竅,才沒有考慮周全,讓這煮熟的鴨子即將飛走了。但是,胡雪岩不是一個輕易認輸的人。這次,他在認真地分析了自己的優勢和別人的劣勢之後,準備給他們來個徹底的反擊。
第一步,胡雪岩認為政府官員,哪怕就是些貪官,都會有顧及麵子,擔心自己仕途的時候。所以,他讓裘豐言寫了一個說帖,類似於今天的群眾舉報,然後交給了浙江省巡撫黃宗漢和浙江省的財政廳廳長。信的內容,隻說是有英國商人想賣給浙江火槍,每支槍隻要25兩銀子就行。這就一方麵給龔家父子挖了一個讓他們跳的坑,又給和他們一夥的黃巡撫一個下馬威,讓他不敢輕易包庇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