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事後的事實證明,胡雪岩的眼光非常的準。王有齡不僅捐官成功,還感恩圖報,對自己生意的發展、壯大,可以說幫了很大的忙。
正是長期在官場中與官員打交道的經曆,胡雪岩逐漸變得為人四海。也正是因為他深深地懂得商人生意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和官員的協助與否,官員是否有能力幫自己忙有關係,所以,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官場中找著自己的靠山。而讓人佩服的是,不論是哪個靠山,隻要是胡雪岩找到的,那個靠山都對他的生意產生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而胡雪岩借助於這些人的鼎力相助,一步步地走上了紅頂商人的位置。
當時,胡雪岩的好友王有齡還沒有因為杭州失守自殺殉國的時候,胡雪岩就盯上了王有齡的老上司何桂清,並對他一陣巴結討好。當時何桂清在蘇浙的時候,為朝廷出了不少的力,所以他在那一帶的影響非常大。所以,當何桂清成為胡雪岩的靠山之後,不僅讓胡雪岩的好點子有了市場,何桂清的“商業”也有了依托。
等到何王集團土崩瓦解之後,胡雪岩因為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識人經驗和生意上的需要,他開始為自己尋找一個新的商業保護人。而這一次他的尋找又再一次證明了他眼光的準確,他找的這個靠山正是清朝大名鼎鼎的重臣左宗棠。事實也不辜負胡雪岩,它證明了正是憑借著左宗棠,胡雪岩才得到了紅頂商人的殊榮,讓自己的事業走上了高峰。
左宗棠在位的時候,胡雪岩為了討好巴結他成為自己的靠山,曾經費力地為他籌糧籌餉、購置槍枝彈藥,購買西式大炮,購運機器,興辦船廠,籌借洋款等。雖然這些事耗去了他大部分精力,但是胡雪岩卻樂此不疲。因為做這些對於他來講是非常有賺頭的。
首先,他幫忙辦的那些事本身就是商事,他可以從中盈利;其次,隻要左宗棠有了這些東西,他才能安心平撚西征,興辦洋務,成就功名大業。而左宗棠這個英才一旦成就了功名大業,依靠他的胡雪岩能不得到商業上的好處嗎?
幸運的是,左宗棠又恰恰是晚清一位正直仗義的官員,所以胡雪岩才有了朝廷賞賜的紅頂戴,賞穿的黃馬褂,才有了和洋人做生意的機會,才有了將自己的生意做到普天之下,將自己的招牌讓國人盡知的成功。
商場氣候複雜多變,除了目光長遠還得眼界開闊
做生意要有長遠的眼光,要吃一個,挾一個,看一個。
在生意場上,很多人經常會有的一種感覺就是“某某人,某某公司眼光怎麼如此長遠,居然能在複雜多變的商海中,殺出一條血路,將公司發展得如此之大”。其實,這些並不是什麼了不起不可學的本事,他們能獲得成功隻是他們在考慮問題的時候,除了看到當下,還看到了未來,並且在未來的藍景中他們的眼光不僅僅是狹隘的,而是寬闊無邊。
商場是沒有硝煙的戰場,人們總是這麼說。所以如果鼠目寸光,那就如同隻看見局部,看不見整體的糊塗將軍一樣,一定會打敗仗。胡雪岩的經商事跡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商場上,任何時候都要將眼光放得長遠一些,隻有這樣,才能得到更大的收獲。
當初,清朝政府為了對付太平軍,正忙著籌措軍費糧餉;而剛好那時候太平軍又占領了江南的富庶地區,大清國的財政本就非常拮據,這會兒就不得不通過發行紙鈔來彌補赤字。而這種官票它隻是一種可以上市流通的銀票,它可以兌換現銀,也可以代替製錢“行用”——用它抵交應按成繳納的地丁錢糧和一切苛捐雜稅。所以,很多的錢莊看到這種現實後就認為:如果他們接受了“認購官票”這一措施,那肯定對自己的生意會有阻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