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翼自個兒也覺得自個兒有點想偏了,但他做事一向嚴謹,哪怕隻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他也會去琢磨清楚。
沒想到的是,隨著和國外分支機構的技術交流,日本方麵還真的傳過來一條有用的信息:來自日本橫濱國立大學的TsutomuMatsumoto,曾經製作過可以騙取指紋識別器的假手指,經初步測試,成功率達到了67%。
要知道這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科技日新月異,分分鍾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十幾年的時間,很有可能將67%,變為97%,甚至100%!
張翼立即將消息報告給了董昭,董昭二話沒說,馬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研究Matsumoto的假手指。
假手指的製作過程並不難,用法醫的方法提取指紋,然後用高解析相機拍攝下來,並傳輸到電腦上處理,進行左右及反轉,整個過程和篆刻畫樣差不多。
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叫製板,也就是為假手指作模板。模板的精準度直接影響指紋的擬真度,可以采取和印刷電路板相似的手法,讓樣圖細微的凸起,以達到模板的要求,最後把凝膠鋪在模板上就大功告成了。
這種軟糖式的指紋比矽膠指紋更準確,也更好銷毀,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弱點,無法對付那些可以識別透明度、軟硬度、電荷攜帶以及氣泡水平的指紋識別機器。
但是就剛剛所說,這是十幾年前的科技水準。
董昭立即派人聯係到了和Matsumoto共同研究假手指的好友,高價聘請他製造一個足以騙過鑒定機構的假手指,沒過幾天就收到了從日本空運過來的成品,經過反複測試,擬真率高達90%。
這實在是一項令人細思極恐的高科技啊!
如果用來違法犯罪,擾亂視聽,將會掀起怎樣的驚濤駭浪?
與此同時,美國分支機構的技術交流部,也傳了一條信息,身上已經有人做出了可以瞞天過海的矽膠指紋,隻要將矽膠指紋放在嘴裏含一下,就可以解決掉識別電荷的識別器了。
種種跡象表明,張翼的想法有跡可循。
他馬上帶上假手指成品,拜訪了周家母女,拐彎抹角地提出這項高新科技,並將觸犯偽證罪的法條背了一遍,然後丟出兩大門神天一董總和程氏程總,絲毫不留情麵地敲打了一番,滿意地看到母女倆驚慌而糾結的神情,起身告辭。
證據資料提交到檢察院後,檢察院立即聘請了專門機構的鑒定人參加鑒定。
經過進一步細化對比分析,果然查找出了合同上提取的指紋和嫌疑人喬二嬰身上提取的指紋存在細微的差異。
協議書證確認非法,不予采納。
這麼一來,檢察院作出證據不足不予起訴的決定。
而本案的證人,因為心虛而保持了緘默,沒有再生是非。
自此,案件才算完結。
不,幕後指使者仍舊沒有查出來。
應該說——
故事,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