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板凳的小金庫(1 / 1)

今兒初六,是鎮上興大集的日子,熱鬧得很,爺爺為了避開人潮早早的起來準備,板凳打著哈欠從自己的小床爬下來,洗漱過後,沿著竹籬笆挪著步子,籬笆邊剛剛栽種的輪葉百合花開的很小,這是板凳央求著爺爺進山的時候,移植回來的,想這重巒疊嶂千重峰要在栽滿竹籬笆還是花了月把時間。妖冶的橙紅色,搖曳的葉菁,命運的輪轉或是宿命的糾葛,板凳神情莊重,雙手合十,嘴裏絮叨著這個月的零嘴都靠你了,身前的布兜裏裝著上個月趕大早跑斷腿揪來得野山菊——清一色的白骨朵。

清早的山間蕩著白霧,姚老拾掇好藥箱,兩個竹婁裝的滿滿當當,一個裝滿了大包小包的藥材,沒經過細致的加工,葉子根須肉眼可辨,隻是曬製的倒是幹淨,不見一絲的泥沙。另一個竹婁倒是打著晃的滿當當,板凳窩在裏麵捧著布兜,屁股下麵墊著的木匣子裏裝著爺爺昨天撚好的艾條,姚老牽出馬,駕著平板車出了院門。山道雖然曲折了些,但是青石墊的道好走了很多。山間的鳥叫的脆響,板凳窩在婁裏睡得口水拉成了長線,頭發的束帶滑下後背,軟軟的發絲透著金黃散落在肩頭,青色的短巾布衫外麵套個玄色的棉麻馬甲,腰間的用青色的布條束著寄了個死結。下山之後的路途平坦得多,日頭漸漸升高,姚老駕著馬車途中在幾個順路眼熟的村民,不多時車上載滿了人,姚老攬過竹婁,將馬鞭遞給了熟識的同村大壯。晃到了鎮上,車上的你忙忙活活的下了車但每個人都不忘留下點要賣的菜蔬雜物,權當車腳費,老爺子看板凳睡醒了,笑眯著眼用兩張大手揪起板凳的黃毛,雙掌一攏在頭頂就攢了個小啾啾,零碎的細發,散亂在肉呼呼的小臉蛋上,兩顆黑葡萄滴溜溜的亂轉,姚老輕歎了口氣隻能當男娃養著了,想著將馬車牽到集市的馬廄裏,給管事交了兩文錢,領了簽號,帶著兩個竹婁向著集市中的老地方走去。

大集市是每月初五,自東南西北四個城門開始沿著城牆繞城一圈,方便來往商民,以東南西北四門為界,各設八十一個攤位,東城門的攤位就是從東一到東八十一,多有為支付攤位費和人平攤的情況。郴山的山民們攢了一個月的活計都待到這一天換個零用,花樣百出,眼花繚亂,自不是每日的小集市能比的。城裏麵的富戶都愛帶著孩子轉轉。尋常人家一兩銀子夠一大家子人一個多月的吃穿用度,若是自家產糧種菜,自是用不上這麼多了。

爺爺掏出一塊油布,用竹竿係著四角遮出一塊陰涼,又在地上鋪了塊厚氈步,這平時都是放在竹婁裏給板凳墊著的。板凳幫爺爺將艾條和一些藥材擺在上,又寶貝似的拎出自己的布兜兜敞在跟前,又拿出自己用青布條縫成的小口袋,針腳卓識是沒有針腳可言,但勉勉強強能裝個東西的,不能說完全沒用。集上的人漸漸地多了,來光顧的人不雖不多,偶爾也有幾個順手帶了一袋板凳的野山菊,板凳賣的開心這一文錢一袋,雖說不算便宜,但貴在花精細,不多時也就賣光了。板凳盤著腿豎著一個一個銅板,美滋滋的傻樂,姚老旁邊瞧著那個逗樂啊,還真不是買的人多,卓識是她就沒有多少,當然野山菊的選材曬製自是最好的。

板凳將手裏的二十三個銅板放進自己親手縫的大錢袋裏,青麻的布袋跟正常的錢袋相比大了一號,而且透過錢袋外的針腳來看,那是絕對解釋的啊,言而總之,板凳的第一桶金入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