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奎星閣(1 / 1)

那小沈宛聽了“鴛鴦”二字,臉立即一紅,心想:莫非這公子對自己有意思不成,又看這公子長的玉樹臨風,錦衣華服的樣子,便也春心萌動了起來。

這時眾人漫步於秦淮河岸邊,但見兩岸垂柳依依,梨花飛雪,桃花緋紅,河房綠蔭滿樓,愈顯秀麗多姿!河水碧波蕩漾,河中畫舫穿梭,岸邊遊人來去。夕陽漸下,皎月初上柳梢頭,秦淮畫舫笙歌,槳聲燈影的景象又出現在麵前。許多遊人登上了來往的輕舟,在泊泊的槳聲中盡情領略那晃蕩著薔薇色的兩岸風光!岸邊的朱樓華燈映水,畫舫淩波,人們在朦朧的煙藹和水波的微綺裏飄然禦風而行······眼前的燈光和明月爭輝,耳邊歌聲和槳聲交替,真是“月色春光蕩秦淮,歌聲猶繞玉欄杆”的意境。

納蘭幾人又行走至夫子廟前,隻見此廟頗有山東曲阜孔廟之特點。廟四周建有黃牆,整組建築嚴格按照中軸線對稱排列,以大成殿為中心,從照碧至衛山南北成一中軸線。眾人步入廟中,來到泮池岸邊,這泮池邊的幾十架石欄,皆由整石雕琢而成,規模頗大。石欄方形望柱節比,如玉紋裝飾,欄壁中間雕鏤成如玉形空花窗,古風盈盈。

納蘭端坐在泮池北岸邊的石椅之上,眼望泮池南岸,隻見南岸有一排巨大的赭紅照壁,外表壯嚴巍峨。照壁姮頂置小圓筒青瓦,鴟吻銜壁脊,四角小翅。大照壁用燈飾環繞,壁上懸有大型二龍祥雲戲火球燈彩,那堅利的龍爪,飄逸的龍須,昂屈的龍角,細膩的龍鱗,剛勁的龍尾,怒目利齒,無一不栩栩如生,山耀著金光,活靈活現!照壁前水中還置有大型噴泉,荷蓮藕等燈彩,在夜色中金龍閃耀流動,璀璨奪目;燈火映水,池壁流輝,秦淮畫舫悠然而行;五彩燈裝飾的廟中奎星閣、文樞壇、文德橋等景點,相互輝映,燦爛輝煌,恍如人間仙境一般。

納蘭的目光又被泮池之東,石欄盡處,臨水屹的六角形狀外觀的奎星閣所戲引。隻見此閣流光溢彩,壯觀氣派,倒影入水,嵐光波影,好似一派天宮景象。

納蘭見了,對身邊的洪昇道:“此閣頗有氣勢,是何閣樓啊?”

洪昇介紹道:“此乃的奎星閣,建於元代,這奎星傳說是天上28宿之一,後世把奎星演化成天上文官之首,為主宰文運和文章興衰之神。這奎星閣一般總建在文廟之旁,每年秋闈開考之前,士子們都會前來朝拜,以求文運興旺,高中金榜。”

納蘭聽了,道:“原來如此,那你我就一同去逛逛吧!也好沾點文運。”於是眾人又往奎星閣而來,來到閣前但見此閣為三層六麵,鬥拱重簷,雕棟繪梁,翼角輕舉,線條流暢,形製古樸秀雋而挺拔。每層又設闌檻勾窗,窗欞圖案各異,典雅秀麗。一層六飛角正麵還雕塑著十八仙,蹲坐在層層收縮的翅瓦上,二、三層飛角雕塑著各種花鳥蟲魚,玲瓏剔透,每層圓筒瓦麵還又陶鑄而成的吉祥如意和飛龍祥雲,底層丹墀古座,嵌有曆代重建的奠基石,隸書行文幾十字,簡介了奎星閣的曆史。此閣的攢尖圓頂為紅色,直衝雲宵;閣的三層六角均懸有環係鈴鐺,風吹鈴響,與遠處的大成殿、明遠樓的鈴聲遙相呼應,聲聞數裏,分外悅耳。

納蘭等人邁步進入閣中,隻見一幅對聯映入眼簾,上書曰:“名茶香引秦淮月,佳句暢吟六朝春。”

還見閣中塑有一個鬼形的神像,一腳向後翹起,行如“魁”字的大彎鉤,一手捧鬥,象征著“魁”字中的“鬥”字,一手執筆如點狀,以示點中了中舉的士子,這便是傳說中的:“魁星點鬥”。這閣內雕琢裝飾華麗,六麵生輝,滿閣流光。

納蘭便向這神像拜了幾拜,又登閣樓上四處眺望,隻見四周十裏珠簾,風月無邊,孔廟的建築盡收眼底,真是“盛來有佳色,咽裏餘芳香。”這奎星閣又被環水複廊水榭所圍抱著,複廊於萃苑詞廊緊連一體,沿泮池邊沿石欄旁流水環繞,盡攬十裏秦淮之勝。這複廊就是兩廊並為一體,中間隔有一道帶有漏窗的牆,廊的兩麵皆可通行。這裏的複廊沿河岸回環曲折,花牆漏窗,廊頂軒製,簷下回紋掛落櫛比,小青瓦壓脊,紫紅流輝。廊與水榭通連,水榭柘展臨空,軒頂重漿,柔和的“觀音兜”翼角翹飛,顯得柔麗軒昂。臨水的格窗及檻座護廊雕砌精巧,加上各種形態的穿門洞窗,形成了一片典型的民族文化的藝術長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