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漁夫見了半信半疑,心想:這黑炭頭吃飽了喝足了,不會是信口開河吹牛皮吧!張飛是個粗人,也並無覺察這漁夫的心理活動,便又問道:‘這魚湯倒也好吃,叫啥名啊?’漁夫答道:‘這湯乃是山野之菜,沒有名字,今日既然和張將軍有緣,那就叫張飛過橋好了。’張飛聽了,大喜道:‘好啊!咱老張也算半個美食家了。’從此之後,這菜名便流傳了開來。”
眾人聽了,都讚歎張飛的豪氣,便舉匙嚐起了漁湯,隻覺湯汁鮮美濃鬱,魚肉潔白嬌嫩,柔軟滑酥,別有風味。這時又有一個小丫環端上一碗雞肉來,用一個粉彩雲鶴紋折腰碗盛著。脂兒見了這盤雞,便道:“這乃是大名鼎鼎的‘三杯雞’。”
納蘭聽了,便問道:“這便是當年大忠臣文天祥吃過的名菜‘三杯雞’嗎?”
脂兒點頭稱是道:“是啊!這‘三杯雞’可是名揚四海,當年南宋末年大忠臣文天祥率軍在家鄉組織義軍幾萬人來臨安勤王,保衛京城,被宋皇任命為右丞相,擔當治國大任。但後因敵眾我寡,文天祥率軍轉戰江,浙,閩,粵幾省,最後在海豐一戰失利,不幸被元軍所擒,押到元大都,途中文天祥還作了一首《正氣歌》流傳千古。元朝皇帝忽必烈聽說文天祥是狀元出身,文才不錯,又是忠心義膽,便想招降於他,便把他關在天牢之中,又派說客去勸說他歸降,並許以高官厚祿。文天祥卻根本不為所動。老百姓聽說文丞相被關在天牢中,便都想去天牢中看望文天祥。有一天,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提著藍子前去天牢探監,其自稱是文天祥的老母親,並買通了一個江西籍的獄卒偷偷進入死牢。原來這老人是受江西父老鄉親的重托攜帶著活雞一隻,老酒一壺前來獄中祭奠文天祥英靈的,因為外邊早已分傳文天祥已經就義了。這老人後來看到文天祥還活著,真後悔沒帶做好的熟雞,難以讓丞相再嚐嚐家鄉的風味,心裏十分難過。看守牢房的獄卒感念老太太高義,看在同鄉的份上,便悄悄的找來一個瓦缽,盛了半缽清水,立時殺雞點火收拾妥當。但牢中無法添水,便隻好以酒代水,再撒些鹽粒。哪知不到一個時辰的功夫,雞肉早已酥爛,奇香撲鼻。老太太與獄卒考慮到獄中寒氣襲人,便又取了一個扁盤,在盤中點燃了酒,將雞缽豎在盤中,上麵再蓋一個杯蓋,這樣可以保溫。他們雙手捧著雞缽跪倒在地,獻到文天祥麵前,以表達大宋軍民對文丞相的敬意。文天祥看著雞缽的形狀貌似三杯,意三悲,一悲豺狼當道,二悲有心不能救國,三悲南宋江山風雨飄零。他大呼一聲道:‘此乃三悲也!’吃完雞肉之後,他又在獄牆上題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獄卒和老太太都十分感動。後來元朝皇帝忽必烈聽說文天祥不願歸降己方,又怕江湖中的義士闖入牢中營救文天祥出去東山再起和大元朝作對,便下令處死了文天祥。文天祥壯烈殉國之後,那獄卒逃出了大都到江西老家,和那位老太太一起帶領家鄉父老修建了一座文公廟,自此之後,每逢文公祭日,文公廟中香火特盛,人們紛紛用三杯雞祭奠懷念大忠臣文天祥,後來江西的三杯雞和文天祥的大名一起流傳於後世。”
眾人聽了,又舉起筷子嚐了雞肉,這雞肉色澤微紅,雞肉鮮美,湯汁香醇。大夥正在感歎文天祥的忠義,這時又有一個丫環端上一碗獅子頭來,用青花釉裏紅三果高足碗盛著,董曉婉見了道:“這‘獅子頭’可是蘇杭江南一帶的名菜,和那隋煬帝楊廣有關呢!傳說當年楊廣乘龍舟來遊揚州,他飽覽了揚州附近的萬鬆山,金錢墩,象牙村,葵花崗這四大名景之後,又將此四景更名為千金山,帽兒墩,平山堂,瓊花觀。他遊玩罷了回到行宮後,又突發奇想喚來禦廚,讓他們對景生思,做四個小菜出來,以紀念這次江南揚州之行。這古時還有用菜肴仿製園林景觀的習俗呢!禦廚們聽了,用盡心機,終於做出了四個小菜,分別是鬆鼠厥魚,金錢蝦餅,象牙雞條和葵花獻肉。楊廣品嚐了這四個菜後,十分高興,又賜宴隨從群臣,一時間成為佳肴名菜傳遍江南。官宦權貴宴請賓客也都以這四道菜為榮耀,奉為診品。第二年開春,楊廣又要南下揚州,當時的揚州丞令在宴請楊廣時,除了以上者四道好菜之外,還添了一道當時的一位揚州名廚所新創造的新菜,請楊廣品嚐。楊廣一看又有了新花樣,便定睛一看,隻見此菜肥肉末早已融化,精瘦肉點點凸出,毛糙中飄出一陣陣濃鬱的香鮮氣味。楊廣一嚐,果然好吃極了。他便問左右道:‘此何菜如此美味無比啊?’旁邊伴駕的揚州丞令答道:‘回皇上,此乃是葵花斬肉。’揚廣聽了大悅道:‘好一個葵花斬肉!做得好,要重賞廚子。朕看這肉做得像獅子頭,倒也有趣!’下麵的人連忙迎合道:‘皇上聖明,這的確酷似獅子頭。’楊廣聽了哈哈大笑,後來此菜便被後人喚作獅子頭,又後來到了唐代,隨著經濟的繁榮,大臣們也更加講究飲食了。有一天,戶部尚書尉遲恭請友人吃飯,府中黑,白二夫人也做了一道揚州名菜——獅子頭。當這道菜端上來時,隻見巨大的肉團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絕倫,有如雄獅之頭一般。賓客中的程咬金見了道:‘尉遲兄半生戎馬,戰功彪炳,應配獅子帥印啊!’尉遲恭聽了十分開心,便舉起酒杯一飲二盡,道:‘老夫看這葵花斬肉,酷似一頭獅子,為了紀念今日高朋滿座,老夫建議以後這葵花斬肉就正式更名為獅子頭了,這讓人說起來更順口一點。’尉遲恭一言九鼎,後來一傳十,十傳百,從此這揚州的‘葵花斬肉’便正式更名為獅子頭,成了千家萬戶飯桌上的一道家常菜,老少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