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仔細一看此琴,驚道:“這稀世神器小忽雷,竟然也在你們家中。”
脂兒聽了,道:“算你小子識貨,知道這小忽雷的來曆嗎?”
納蘭道:“在下略知一二,這小忽雷據說是唐代畫家政治家韓滉所製,當他去四川辦公事,路過駝穀時意外發現了一棵堅實而貴重的奇樹,其木質堅硬如岩石,還有色彩交結其間,木料墜於地時,會發出一陣奇特的響聲,那響聲清脆悅耳,一下子震動了整個山穀,有著迷人的金石之韻。這韓滉倒也是識貨之人,並且他精通音律和造琴之道。他心想:若用此木製成胡琴,定為神品也。於是他便命人將此木材砍伐來,拿回去精心打製成了胡琴槽,做了二把二弦胡琴,大的叫大忽雷,小的叫小忽雷,送入宮中獻給大唐皇帝,皇帝見了大喜,重賞了韓滉,並將這二把胡琴放在宮中。以後經過唐末曆代戰亂,這兩把寶琴便下落不明,有人說是和未央宮一起葬身火海,也有人說是被埋入了地下,今日這把小忽雷重出江湖,實在令人吃驚不小啊!”
脂兒聽了,道:“看來你知道的還真不少,那你可知道關於此琴的鄭中丞和梁厚本的故事嗎?”
納蘭道:“這故事在下當然知道,傳說此琴製成之後,大唐皇帝唐文宗把它交給宮中一個演奏家鄭中丞使用,這鄭中丞可是個胡琴高手,她演奏的名曲《夜靜簫聲》號稱是獨步天下,能饒梁三日。有一日,小忽雷一根弦斷了,她將此琴拿出宮去到宮外一家崇仁坊趙家修理,一時沒修好,便放在趙家準備過幾天去取。鄭中丞回到宮中後,卻有宮中妃子眼紅鄭中丞深受唐文宗的寵信,造謠說鄭中丞演奏的琴曲曲調悲涼,是咒皇上早死。唐文宗是個十分迷信的人,頭腦這一發熱,便聽信了饞言,將鄭中丞賜死。行刑的太監張某十分同情鄭中丞的遭遇,便用一根絲帶將鄭中丞勒昏了過去,冒說鄭中丞已死,然後將鄭中丞裝在棺木之中,放在一個竹排之上,放在渭河之中,順流而下,這在當時就叫水葬。這竹排順流而下,正巧被一個小吏梁厚本看見了。這梁厚本那天在自家的西郊渭河邊的別墅中遊玩,正在渭河邊悠然垂釣,一看上遊飄下一個大竹排,上麵有許多鮮花,再一看鮮花之中靜臥著一個美女,他十分好奇,便將竹排拉了過來,再一看這美女似乎還有一絲活氣,這梁厚本也略知一點黃岐之術,中藥之道,便拿出幾顆保心丸給這美女服下,過不了多久這美女悠然醒來,梁厚蹦問道:“姑娘從何處來啊?”這美女鄭中丞答道:“奴從宮中來。”梁厚本嚇了一跳,但又一看這美女長得楚楚動人,便冒著殺頭的風險,偷偷把這鄭中丞藏在自己西郊別墅中,鄭中丞孤苦無依,後來便嫁給了救命恩人梁厚本,兩人便在這西郊別墅中隱居了起來,過著逍遙快活的好日子,後來鄭中丞閑來無事,也想玩玩從前的琴曲,想起那把小忽雷還在宮外崇仁坊趙家,便命仆人去取了來,在家中演奏消遣。這一日宮中的小太監黃門侍郎在西郊放風箏,經過西郊別墅,偶然聽到了這琴聲,覺得這旋律優美流暢,委婉動聽,節奏生動活潑,仿佛在宮中曾經聽到過似的,仔細一想:原來是鄭中丞的成名曲《夜靜簫聲》,他一想:莫非這鄭中丞還沒死,他便如獲至寶回到宮中向皇上報告此事,唐文宗自把鄭中丞賜死後,無人演奏好曲給他聽,倒也有些後悔,現在聽說鄭中丞沒事,倒也有幾分高興,便命人將鄭中丞,梁厚本宣入宮來。二人聞訊大驚,以為皇上會怪罪自己欺君之罪,誰知來到宮中,唐文宗並無責罪之意,還嘉獎了梁厚本一番,並且賞了一筆錢讓他們正式完婚。這樁逸事倒也被後世音樂界傳為美談佳話。”
脂兒聽了,道:“說的好,做為獎賞,我也拉一曲《夜靜簫聲》給你聽聽吧!”說著脂兒演奏起樂曲,隻聽此曲悠悠,忽如鶴唳九天,忽如閃雷入地,忽入長嘯入雲,忽入管弦俱寂,時而宛轉動聽,時而又熱情奔放,富有鮮明的個性和風格。
一曲演罷,眾人連聲叫好,納蘭又道:“脂兒姑娘這浮指,虛擬模仿洞簫空靈之音,真乃絕響也。”
脂兒道:“多謝誇獎,這胡琴拉法又分拋弓,墊弓,大擊馬,雙弦弓,飛弓,雙弦快速抖弓,高弓,揉弦,泛亮,拔弦,滑顫音等,這學問可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