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氣晴朗,秋高氣爽,眾人又來到園中德和樓戲台看戲,這德和樓在萬春園中的玉泉山南麵,昆明湖東。大戲樓高五丈,三層重簷,氣勢輝煌,坐北朝南。
戲台上演得是明朝高濂說寫的《玉簪記》。隻見台上一個巾生身穿一件香色暗花紗繡平金燈籠蝴蝶男帔,此帔通體平金繡燈籠紋十二,前後為蓮花蓋長壽八角燈籠各一,兩肩為勾藤蓮花蓋圓形燈籠各一,還有折枝花蝶紋點綴其間,他唱道:
“月明雲淡露華濃,奇枕愁聽四壁蟄。傷秋寶玉賦西風,落葉驚殘夢,閑步芳塵數落紅。”
這戲中描寫在一個月明雲淡的夜晚,秋色無邊,桂影縱橫中書生潘必趁月散步,閑行至白雲樓下,忽見華影深處傳來陣陣絲弦彈拔之聲,其聲輕柔悠揚,委婉動人。當此月洗空庭,院落寂寥之際,似別有一番離愁別緒。
此時有一個閨門旦身穿粉色綢繡折枝花蝶紋閨門帔,隻見此帔立領對襟,闊袖,裾左右開,襯白素綢裏,胸前釘粉色素綢帶兩條。通體用套針,纏針,打籽針,滾針等多種針法繡水仙,玉蘭,桃花,荷花,石榴花,菊花,茶花等折枝花卉,彩蝶點綴其間。她又款款的唱道:
“粉牆花影自重重,簾卷殘荷水殿風。抱琴彈向月明中,香嫋金猊動。人在蓬萊第幾宮?”
戲中的潘必循聲前去,發現眼前彈琴者真是自己的心上人陳妙常。這扮演潘必的巾生又唱道:
“步虛聲度許飛鴻,乍聽疑別院風。聽淒淒楚楚那聲中,誰家夜月琴三弄?細數離情曲未終。
朱弦聲杳恨溶溶,長歎空隨幾陣風。仙郎何處入簾櫳?早定似字恐。”
台下的納蘭若容聽了,拍手叫好道:“好詞!好詞!”旁邊的芹兒也道:“這詞曲的確寫得很雅致,真是一絕啊!”
那張庭玉卻道:“這是明代人所寫之詞,聽說近來國子監中來了一個江南才子名叫洪昇,此人乃是浙江錢塘人氏,出身書香門第,現在正在創作一部新昆曲,名叫《長生殿》,那詞曲寫得才是一絕呢!”
納蘭聽了,道:“這江南山青水秀,的確是出了不少才子文人啊!聽說國子監中還有一個江南嘉禾名士朱彝尊,此人作詞獨步天下,開創浙西詞派。哪日得閑,我也要去江南一遊。”
這是脂兒手拿一個琺琅彩五色菊花圓貴妃壺,芹兒手裏拿著一個托盤,盤中放著青花十二月花卉紋杯。隻見這些杯子胎薄如紙,唇緣如線,二人在杯中倒好了茶,遞給眾人飲茶。納蘭見著茶杯十分稱奇,便問脂兒道:“你家好東西還真不少,連茶杯都是稀世奇寶啊!”
脂兒答道:“哪裏!哪裏!一般般啦!”
旁邊芹兒卻又道:“這十二月花紋杯上還各題著一句詩呢!你們不妨慢慢細看細品。”
納蘭二人仔細一看隻見這些杯子上用小楷題著一行行詩句分別是:
“水仙花:春風弄玉來清畫,夜月淩波上雲堤。
桃花花:鳳花新社燕,時節舊春濃。
石榴花:露色珠廉映,香風粉壁遮。
蘭花:廣殿清香發,高台遠吹飲。
菊花:千載白衣酒,一身青女衣。
月季花:不隨千種盡,獨放一年紅。
迎春花: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股。
牡旦花:曉豔遠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春。
荷花:根是泥中玉,心承露霞珠。
桂花:枝生無限月,花滿自然秋。
芙蓉花: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暗煙。
梅花:素豔雪凝樹,清香風滿樓。”
納蘭二人見了,歎為觀之。這時卻聽戲台上的閨門旦又唱道:
“長清短清,那管人離恨?雲心水心,有甚閑愁悶?
一度春來,一番花褪,怎生上我眉痕?雲掩柴門,鍾兒磐兒誰在枕上聽?怕誰評說!”
原來這台上演得這出情感悠揚,意境優雅的愛情戲,文雅清新的唱詞,悠揚舒緩的仙曲,無不細膩地表現了兩位年輕人,濃濃的,卻未曾挑明的愛意。
這時納蘭見這台上的閨門旦的臉譜畫得很有特色,便問旁邊的脂兒道:”這臉譜聽說很有講究,你可知道啊?”
脂兒聽了,略一思索便道:“這個問題難不倒本才女,在戲曲中畫紅臉的表示赤膽忠心,畫紫臉的表示智勇剛義,畫黃臉的表示武將驍勇善戰,文士有心計,畫綠臉的表示俠骨義腸,畫藍臉的表示剛直勇猛,畫黑臉的表示忠耿正直,畫白臉的表示陰險奸詐,畫粉紅臉的表示年邁氣衰的忠勇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