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若容聽了,拍手道好。這時張庭玉又對院中的玉蘭樹道:“這玉蘭樹可真美,其樹大而堅,到了花開時,花開九瓣,碧白色如蓮,心紫而香,常與海棠,牡丹,桂花並植堂前,寓意為“玉堂富貴”在下也有一詩詠之:
“萬事無如退步休,本來無證安無修。
明窗高掛多留月,玉蘭深栽盛得秋。”
那邊芹兒聽了,道號曰:“沒想到張公子也會作禪詩,真非俗人也,這三界無法,何處戒心,白雲為蓋,莞溪作琴;能和張公子相識,實乃是三生有幸。”
張庭玉聽了,道:“哪裏,哪裏!在下才疏學淺,不諳佛理,芹兒姑娘過講了。”
這時幾人說話間來到大雄寶殿之前,這大雄寶殿是寺院僧眾早晚誦經共修的場所。佛經有雲:佛祖釋迦牟尼具有降伏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天魔四大魔的智慧和力量,叫作“大雄”,即一切無畏的大力士的意思。後來就把他作為佛祖的“德號”,司院因此把供奉釋迦牟尼的佛像的大殿稱為大雄寶殿。這大殿七開間,四間進深,蓮花台上端坐著佛祖,這尊佛像以24塊樟木精雕而成,佛像左手上抬,做吉祥姿勢說法相,頭部微微前傾,兩眼凝視眾人,以表示對眾生的嗬護。
殿內東西兩側站立的雕像,各為二十諸天,出自《金光明經》,是掌管日,月,地,水,電,火,雨,風,富,等天神,手中持有各種法器和兵器。大殿後麵兩側分別跌坐著六尊圓覺造像,共十二圓覺,圓覺意為“圓滿覺悟”,相傳他們是佛祖的十二個大弟子。大殿居中的釋迦摩尼佛像前燈蓋中垂下長明燈。繡蟠龍的絲綢拱門形大幔帳稱為“觀門”。觀門前兩側垂下的杏黃色上鏽蓮花的絲帶,稱為“幡”。這些布置在殿堂中以襯托佛殿華麗嚴淨之氣氛的裝飾物,統稱為“莊嚴”。
大雄寶殿之後還有藥師殿,禪堂,大悲閣,壯麗恢弘,林木清幽。藥師殿麵闊七間,進深三間。“藥師殿”三字匾額由趙孟輔所題寫,字體端莊,剛勁有力。殿中蓮台座上結伽跌坐的是藥師佛,左邊站立的是日光菩薩,手托太陽,象征光明;右邊站立的是月光菩薩,手托月亮,象征著清涼。他們合稱為“東方三聖”。
納蘭見了,歎道:“好一座大刹,在下有詩一首讚之曰:明月如水山頭寺,仰麵看天石也行。夜靜深廊人語定,一枝鬆動鶴影來。”眾人過了藥師殿又見一左一右兩座鍾樓和鼓樓,正是所謂的“左鍾右鼓”,意謂“晨鍾暮鼓”也。後麵還有藏經樓,樓前露台有兩例萬經童幢。這萬經幢為八麵,兩層須彌座,幢身刻有佛經,上部裝飾豐富,有華蓋,腰簷,連珠,仰蓮傘蓋,流雲,覆蓮以及磐石,磐石上雕刻有飛天像,背有翅膀,雙手合十,姿態十分優美。
藏經樓後是一片竹林,修竹隨風搖曳,有湘妃竹,白玉竹,黃金間碧竹,碧玉間黃金等。眾人穿過竹林來到一間禪房麵前,門前匾上題著“靜心齋“二個龍飛鳳舞的行書大字。廊柱上還一一副楹聯題為:
“蘅皋蔚雨生機滿
鬆嶂橫雲畫意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