霎時,武士驚愕不已,對眼前這個敢以生命來教導他的老僧充滿憐憫和愛意,肅然起敬,他的劍停在半空,他的眼裏噙滿了感激的淚水。
“這就是天堂。”老僧說道。
生活如在天堂還是如在地獄,其實都是自己選擇的。能夠忍辱負重,不讓怒火燃燒理智,不讓仇恨、惡念等控製頭腦,並且懂得關愛,生活便猶如天堂般美好。如果不懂得忍耐,放縱自己怒火隨處燃燒,你就如同進了地獄。
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我們都要有忍辱負重之心。有些生活,你永遠也不會習慣,但隻要你活著,這樣的日子你還得一天一天過下去,所以你就得學會克製,學會忍耐,把最壞的都捱過去,迎來的就是好的了。
每一個有抱負的人都有機會自己做一番事業。如果我們有心要開創一番自己的事業,就更要有忍辱負重的能力。對付那不時產生的各種不現實的欲望和目標,我們需要有高度的忍耐力。在商場上如魚得水的猶太人告訴我們:“忍一點晴空萬裏,讓三分海闊天空。”
事有所成者的忍耐力表現在:看見好賺錢的項目大家蜂湧而上時,他能克製住自己的衝動,經過理智的思考再作決策;大家都不屑做的事,他能從中悟出商機,進而鼓勵自己去做;佳肴在肚,他能少喝一杯酒,不至於醉得一塌糊塗;緊張談判,他不爭口角,隻想到如何實現雙方共同利益:對手挑釁,他能寬大為懷,一笑了之……做與不做,放手或忍耐,退讓或進取,一切都超乎常人性情之外,這就是事業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忍耐不僅僅是在物質上克製欲望,精神上的自製也是很重要的。衣食住行畢竟是身外之物,不少人都能克製,但精神上的、意誌力上的自製卻非多數人能做到的。比如,如果你正在做的一件事遇到了極大的、難以克服的困難,你是垂頭喪氣,還是控製自己的悲觀情緒,繼續尋求成功的辦法呢忍耐是成功的基礎,更是經過千錘百煉而形成的一種習慣。忍耐可以促使一個人的身心成熟,以便大展宏圖。
用專業的說法忍耐是“自我控製”。該如何培養忍耐力,從而養成自我控製的習慣呢?國外許多心理學家致力於自製力的研究,他們提出了多種培養忍耐力的方法。其中,“七個控製”的方法值得借鑒。這七個控製分別是:思想、目標、時間、接觸的對象、溝通的方式、情緒和承諾。
控製思想——對大腦思考的問題要有所控製,可以進行創造性的想象,盡量避開憂慮、苦惱。
控製目標——科學的目標能幫助你保持愉快的情緒。
控製時間——就是要善於時間管理。
控製接觸的對象——選擇自己喜愛的夥伴,結識對自己有幫助的朋友,對那些不利於成功的交往對象要加以控製。
控製溝通的方式——溝通的重要方式是聆聽、交談、觀察,當你與他人交談的時候,要控製自己的語言,使對方從你的話語中得到尊重並有收獲。
控製情緒——無論周圍發生了什麼事情,都要保持樂觀的精神。
控製承諾——不能隨便承諾,一旦承諾了就要努力做到。
我們不妨試著從這“七個控製”入手,培養自己忍辱負重的能力。心理學家們認為,如果你能夠有效地培養上述“七個控製”,你的心理狀態就會很穩定、平衡,你就已經具備了自我控製的忍耐力。這樣,當我們遇到事情時,多一點忍讓,少一點爭執,多一點自製,少一點衝動,多用心尋求控製自己、解決問題之道,就能讓自己的事業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