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閃剛剛大學畢業,由於學識不錯,形象也很好,所以很快被一家大公司錄用。
剛開始上班時大家對劉閃印象還不錯,但好景不長,她開始遲到早退,領導幾次向她提出警告,她總是找這樣或那樣的借口來解釋。
有一次,老總安排她到北京大學送材料,要跑三個地方,結果她隻跑了一個就回來了。老總問她怎麼回事,她解釋說:“北大好大啊。我在傳達室問了幾次,才問到一個地方。”
老總很生氣:“這三個單位都是北大著名的單位,你跑了一下午,怎麼會隻找到這一個單位呢?”
她急著辯解:“我真的去找了,不信你去問傳達室的人!”
老總心裏更有氣了:“我去問傳達室幹什麼?你自己沒有找到單位,還叫老總去核實,這是什麼話?”
此時其他員工也好心地幫她出主意:你可以打北大的總機問問三個單位的電話,然後分別聯係,問好具體怎麼走再去。你不是找到其中的一個單位嗎?你可以向他們詢問其他兩家怎麼走。你還可以進去之後,問老師和學生……
誰知她不但不領會同事的好心,反而氣鼓鼓地說:“反正我已經盡力了……”
就是這句話使老總下了辭退她的決心:既然這已經是你盡力之後達到的水平,想必你也不會有更高的水平了。那麼隻好請你離開公司了!
像劉閃這種遇到問題不去想辦法解決而是找借口推諉的人,在生活中並不少見。而他們的命運也顯而易見——凡事找借口的人,在成功道路上難有寸進。
美國成功學家格蘭特納曾經說過:“如果你有自己係鞋帶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機會!讓我們改變對借口的態度,把尋找借口的時間和精力用到認真工作中來。因為工作中沒有借口,人生中沒有借口,失敗沒有借口,成功也不屬於那些尋找借口的人!”
每個地方都存在兩種人:成功者和失敗者。根據二八法則,20%的人掌握著社會中80%的財富。什麼原因讓少數人比多數人更有力量?因為多數人都在找借口。20和80的區別在於:一種是不找借口隻找方法的人,另一種是不找方法隻找借口的人。而前一種人通常是成功者,後一種人通常是失敗者。
成功也是一種態度,終日尋找借口的人是很難獲得成功的。你盡可以悲傷、沮喪、失望、滿腹牢騷,盡可以每天為自己的失意找到一千一萬個借口,但結果是你自己毫無幸福的感受可言。你需要的是找到方法走向成功,而不是總把失敗歸於別人或外在的條件。因為成功的人永遠在尋找方法,失敗的人永遠在尋找借口,而一旦你找了借口,就不會冥思苦想地去尋找方法了,而不找方法,你就很難走向成功。
多數人平庸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總是找出種種理由來欺騙自己。而成功的人,會想盡一切方法來解決困難,而絕不找半點借口讓自己退縮。沒有任何借口,是每個成功者走向成功的通行證。
有一家名叫凱旋的天線公司的總裁來到營銷部,讓員工們針對天線的營銷工作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營銷部李部長歎著氣說:“人家的天線三天兩頭在電視上打廣告,我們公司的產品毫無知名度,我看這庫存的天線真夠嗆。”部裏的其他人也隨聲附和。
總裁滿臉陰霾,掃視了大夥兒一圈後,把目光駐留在進公司不久的大劉身上。總裁走到他麵前,讓他說說對公司營銷工作的看法。
大劉直言不諱地對公司的營銷工作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個人意見。總裁認真地聽著,不時叮囑秘書把要點記下來。
大劉對總裁說,他的家鄉有十幾家各類天線生產企業,唯有001天線在全國知名度最高,品牌最響,其餘的都是幾十人或上百人的小規模天線生產企業,但無一例外的都有自己的品牌,有兩家小公司甚至把大幅廣告做到001集團的對麵牆壁上,敢與知名品牌競爭。
總裁靜靜地聽著,點點頭示意大劉繼續講下去。
大劉接著說:“我們公司的天線今不如昔,原因頗多,但總結起來或許是我們的銷售策略和市場定位不對。”
聽到這,營銷部李部長對大劉的這些似乎暗示了他們工作無能的話表示了慍色,並不時向大劉投來警告的一瞥,最後不無諷刺地說:“你這是書生意氣,隻會紙上談兵,盡講些空道理。現在全國都在普及有線電視,天線的滯銷是大環境造成的。你以為你真能把冰推銷給愛斯基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