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挖掘內心的自己,善待多變的情緒(3)(1 / 3)

每個人對自己要適當要求,要求自己每天有一點點進步就好。就像一個人去爬樓梯,如果那個台階矮矮小小的,他很快就會爬上去,也不會感到累;如果樓梯一級一級非常高,那爬起來就會很累。大家不必要求自己馬上就會爬上去且不感到累,日有寸進,不必強求,也不要苛求,一切順其自然。這樣的話人就不會有什麼無力感。

無助感是環境造成的

無助感是一個人碰到了太多挫折,他連突破的願望都沒有了,安於現狀,無力感久了以後就會變成無助感。如果一個人有了無助感,就會連自己有機會、有能力做到的事情都不做了,而如果一個人“不想”做事情,那是很麻煩、很可怕的。

案 例

如果把一條狗關在一個籠子裏麵,它剛開始一定會撞來撞去,想跑出去。但是它到處碰壁,慢慢就會有無力感。等到有一天,它就躺在那裏動也不動,甚至把門打開它都不會出來,這就說明這條狗有了無助感。

無助感大部分是環境造成的。當爸爸管得太嚴,當媽媽要求自己的孩子每次都考一百分的時候,孩子就會有無助感。他有那個能力,他也不想動,因為他不可能一下子考一百分,也不可能次次都考一百分。其實家長可以設一個“進步獎”,孩子現在考二十分沒有關係,他下次考二十五分家長就給他獎勵,他會很有動力繼續學習,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到後來可能比別人的成績都好;如果你讓他一下考六十分、七十分,他也會有無助感,因為他覺得差距太大,自己做不到。

無助感代表逆來順受

無助感代表一種很可怕的心情,叫作逆來順受。逆來順受有時候好,有時候不好。合理的逆來順受是好的,可以促進彼此的關係,但是如果用得太過分了就不好。過分的逆來順受會讓人完全沒有突破困境的決心,沒有勇氣也沒有行為,整天隻能坐在那裏等,什麼都不敢做。

不幸的經驗造成無助感

無助感不是天生的,而是不幸的經驗積累而成的。如果把一隻老虎關在一個通電的籠子裏,剛開始它會想要逃跑,但是總會被電到,被電了幾次之後,它就會乖乖地很聽話,即使籠子裏沒有通電它也會很聽話,因為它已經知道自己無能為力,就不想再反抗了。

人如果也到了這個地步,就會毫無作為,會完全放棄自己的想法,明明可以做的也不想做了。以前狗急了還會跳牆,但是如果它有了無助感,再急也不會跳牆,因為它不想跳了。同樣,當一個人心灰意冷到了完全沒有一點動力的時候,是很可怕的。

覺得成敗不由自己掌握

人們常常感覺到成敗完全是老天在做主,不是自己做主。當一個人一分耕耘卻沒有半分收獲的時候,當他再怎麼努力也是枉然的時候,他會覺得一切都是無常,眼前是無助,未來是無望,覺得什麼事情自己都做不了主。

那到底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還是謀事在天成事在人?其實這兩種說法都對:小事情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大事情是謀事在天成事在人。在我看來,做大事的人一般都沒有自我、沒有理想、沒有使命,否則做不了大事。一個人有理想、有抱負、有計劃,隻能做小事而已。計劃是需要的,但真正的大事是誰也計劃不了的。

中國人說得很清楚:小富由勤。即一個人如果很勤勞、很節儉,他就可能變成中產階級了。但是“大富由天”,一個人要成為非常有錢的人,既要靠自身努力,也要看運氣。如果每一分錢都是人辛辛苦苦賺來的,他這輩子都不可能成為大富翁,最多能達到小康水平。

無助感最好是預防而非治療

無助感是很難治療的。人一旦進入無助感的狀態,誰都救不了,自己也很難救自己,除非經過很長時間、很用心的再教育,否則很難改變。所以大家要趁自己還沒有無助感的時候預防。

事先怎麼樣才能夠預防呢?首先,不要對自己要求太多,也不要對自己要求太苛刻。一個人如果認為“大事情自己是管不了的”,其野心就不會那麼大。即使大事情到了自己頭上,他也會很冷靜,不會去逆著自然做事情,會順其自然。

其次,人一旦發現自己有無力感的時候就要特別提高警覺。想想自己為什麼有無力感,因為無力感積累起來就會變成無助感,人有了無助感就沒救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