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戰勝挫折,走向成功(2)(1 / 2)

身處痛苦的經曆可以使人感悟到在平常狀態下,特別是在幸福狀態下無法感悟到的問題。在這個意義上講,痛苦恰恰是一劑治療靈魂疾病的良藥,它可以使人清醒地思考人生的苦樂,認識人生的價值、意義,認清社會上的各種在平時認識不到的問題。

條條大路通羅馬。人生之路並不是隻有一條,獲得幸福之路也不是通暢無礙的。人生有順逆境之分,幸福的取得也有難易之分。但不管在怎樣的條件下,人們都不應放棄對幸福的追求。在順境中,人們以舒暢的心情謀求幸福,在逆境中,人們依然應當堅韌不拔,矢誌不渝地追求幸福。幸福既可以在順境中順利地實現,也可以在逆境中艱難地獲得。

一般情況下,人們都希望自己的一生順順利利,平安地獲得幸福。但現實往往並不盡如人意。人的一生中,既會有得心應手的順境,又會有困難重重的逆境。我們爭取處在順境中,但也不應該害怕逆境帶來的磨難,而應該公正地看待順逆境。順境固然有利於事業的成功,逆境卻能磨礪人的意誌,激發人們克服困難,頑強進取。溫室裏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襲擊;飽受風浪考驗的海鷗卻能夠搏擊海空。處在順境中的人也許會虛度一生,處在逆境中的人卻能夠頑強奮進,取得輝煌的成就,獲得更大的幸福。

相對來說,自己的一生都處於順境中是太幸運了,陷於逆境中則是不幸的。但幸運的好處是我們應當希望的,而厄運的好處則是應當驚奇歎賞的。許多奇跡都是在厄運中出現的。用平凡的話來說幸運所生的德性是節製,厄運所生的德性是堅忍。在理論上來講,後者是一種更偉大的德性。幸福是《舊約》中的福祉;厄運是《新約》中的福祉;而厄運所帶來的福祉更大。幸運並非沒有恐懼,厄運也並非沒有許多的安慰與希望。

身處逆境中也不要失望,要有安慰與希望,你隻要抓住了這種希望,並把它作為自己前進的動力,就能夠在逆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善於自處,鍛煉自己的意誌,就能夠在逆境中奮起,越王勾踐在國破家亡之後,臥薪嚐膽,用艱苦的生活來磨練自己的意誌,結果十年後一舉滅吳。當然,逆境確實容易使人消沉,喪失鬥誌,自認倒黴,結果跌倒後再也無法站起來,順境有利於人們在良好的環境和心態下自由地正常發揮自己的才能,但也可能僅僅是正常而已,也許有時連正常都達不到,因為順境容易消磨人的鬥誌,使人養成懶惰的習慣,從而平平常常,無法傑出。因此對順境和逆境的辯證看法應當是,順境會使人們獲得幸福,但也容易使人在得到暫時的幸福後不再有所追求;逆境會影響人們正常地實現幸福,但如果保持堅強的意誌,奮力拚搏,頑強奮進,也許能夠使自己的能力得到超常發揮,獲得更令人陶醉、令人神往的幸福。

既然處在順境對人們發揮自己的才能有利,那麼,我們就應該珍惜順境,在順境中奮勇直前。“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人們處在順境中可以借風使力,更有效地為社會作貢獻,在實現社會整體幸福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幸福。

人們都知道,溫室裏培育不出參天大樹,順水中鍛煉不出傑出的舵手。所以,在順境中,人們依然必須有堅強的鬥誌、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的目標。因為一個人的目標越高,他的才能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否則就很難有所發展,因為,在順境中人們經受鍛煉的機會相對減少,甚至缺少必須正確審視自己及周圍環境的機會,以便總能保持良好的心態,使順境能夠持續、永久。

良好的環境為人們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才智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這種條件本身隻是為人們實現幸福提供了一種可能性,至於能否把這種可能性變為現實,那就要看人們的努力和奮鬥程度了。因此,人們在順境中更應該抓住機遇,奮勇前進,獲得幸福,而決不能讓順境和機遇從自己身邊白白溜掉,浪費青春,浪費年華。

新中國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同誌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指出,在社會主義事業中,要想不經過艱難曲折,不付出極大的努力,總是一帆風順地得到成功,這種想法,隻是空想。俄國19世紀的偉大思想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認為,曆史的道路不是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越過叢林。曆史的發展告訴人們,革命事業的勝利不可能一帆風順,一切順利,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必須通過克服,戰勝挫折來爭取成功。同樣,在人生的征途中,在幸福之路的行程中,經營者在創業的道路上,也會遇到各種形式的困難和挫折,必須戰勝挫折,才能贏得勝利,獲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