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滲透在生命中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細胞中,血液在不停地流動,大腦也在不知疲倦地運轉,哪怕是睡覺時,我們的眼球都在做運動。我們可以忍受24小時的長途跋涉,卻無法忍受24小時一動不動的煎熬。這就是運動之於生命的意義。
在體育鍛煉中強化身體
大學校際體育賽事並不是什麼稀罕事,亦會得到學生們的熱烈追捧。不過在西點軍校,校際體育比賽特別受重視。適逢一些重要的體育賽事,整個西點軍校更是如臨大敵。
為了壯西點聲威,學生們開動腦筋使出渾身解數,他們會在賽場上擺放威風凜凜的坦克車、大炮、甚至出動學校的直升飛機“控製領空”。讓人大跌眼鏡地是,還能在賽場上看到毛驢——沒錯,就是鄉村常見的拉車、耕地的長耳朵牲畜,在美國,它可是陸軍的吉祥物。
除了讓人驚爆的“賽場裝飾物”,西點學生還會用人海戰術發動對敵手的心理戰。他們動用聲勢浩大的美女拉拉隊不說,比賽間隙,熱血少年們還會衝進賽場,完全不顧惜漂亮的軍服,集體做俯臥撐!場麵真是“殺氣騰騰”,讓敵手膽戰心驚,讓觀者忍俊不禁!
西點軍校大張旗鼓地組織體育賽事,與其重視體育鍛煉的傳統密不可分。據史料載,早在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做校長的時候,就提出了“每個軍校學生都是運動員”的口號。對於這個口號,我們不難理解,一位優秀的士兵如果連基本的身體素質都不能保證,還怎麼扛槍上陣、衝鋒打仗呢?同樣道理,作為一個男孩子,即使沒有把做一名優秀的士兵當做終身目標,保證健康的體魄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生命體的內部需要運動,而外部的運動可以促進內部的運動,體育鍛煉,不僅能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發揮體力和智力的潛力,為健康身心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還可以培養成功所必備的拚搏精神、競爭精神、協作精神,以及勇敢、堅韌、果斷、敏捷等許多優良素質。體育鍛煉能健全心血管係統,增強呼吸功能,加強消化係統功能,能改善神經係統的均衡性和靈活性,還能促進人體生長,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
西點軍校在長期體育教研中發現,運動能使身心產生愉快感。同時,體育鍛煉能增強人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然而,缺乏體育鍛煉,會使人產生多慮和抑鬱,生活缺乏興趣,睡眠不好,無精打采,學習效率低,缺少自信心,麵對意外情況和社會壓力應激狀態差,常常擺脫不了心理挫折和失敗的陰影等。男孩時期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最旺盛的時期,這一階段注意科學地鍛煉身體,不但對於當時的體質增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一生的健康水平影響深遠。
如今的男孩在鍛煉方麵可以說麵臨著空前的困境——很多家長對男孩過分疼愛,隻要求男孩學習好,男孩在家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連簡單的家務也懶得做,一切都由家長侍候,缺乏最基本的體力勞動鍛煉。其次是學校的問題。有的學校片麵追求“分數”、“升學率”,加上體育場地和設施匱乏,忽視了體育課的教學和課外活動,造成了學生的體能鍛煉不足,體質下降。
更重要的原因是,許多男孩缺乏刻苦鍛煉的意誌。現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他們在參加鍛煉、選擇鍛煉項目時往往避“重”就“輕”,閑暇的時候寧可看電視、玩遊戲、上網,也不願意去參加運動。這些原因都導致了許多學生不喜歡運動,不參加運動。身體素質也很差,不是過瘦就是偏胖,許多人甚至患上了“肥胖症”。
想象一下,一個身體羸弱的人如何在西點生存!就算不進西點軍校,一個人如果失去健康,那麼他就無法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美國科學家在過去35年內對400名15~30歲的人進行了語言能力、感覺速度、空間定向及計算思維等方麵的測試研究。結果表明,25%常參加運動鍛煉的人,在智力和反應方麵明顯高於未參加鍛煉(或極少參加運動)的同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