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送給男孩的第17份禮物:進取心決定人生的高度(1 / 2)

進取,就是不知足,就是不滿足,不滿足已有的發展水平,不滿足已取得的成績。所以誌向高遠、努力向上是進取;為改變現狀而奮力拚搏也是進取。一個人若是有了它,充滿生氣,就會積極向上;一個社會有了它,就會充滿活力,就會大踏步地向前發展;一個國家有了它,就會國富民強,蒸蒸日上。

找準位置,開拓進取

進取心是一種極為珍貴的品質,它能促使一個人做他自己應該做的事,而不是在被動地狀態下接受任務的。

喬治·林肯是西點軍校的畢業生。1947年,已經是少將的林肯,完全可以向老首長馬歇爾將軍要求美軍中的任何一個職務和崗位。但他竟出人意料地主動再三要求去西點軍校的社會科學係教書,給當時任係主任的一位準將銜老戰友做副主任。但西點的係副主任至多隻能是上校軍銜,林肯為了能到西點社會科學係任職,不惜向上級要求連降兩級,從少將變成上校。

馬歇爾再三勸阻無效後,隻得批準了林肯的請求。這段“能上能下”的佳話,顯示了林肯追求“百年育人”事業的卓越見識,和為了理想拋棄名利地位的出眾品格。林肯後來在西點社會科學係主任的職位上又升為準將。按美軍慣例,軍官以退休時的軍銜為最終和最高軍銜,故林肯樓裏,有關林肯的記載和牌匾都稱他為林肯準將。

喬治·林肯就是找準位置,開拓進取的典範,他不惜降兩級,主要是因為他想在他喜歡的領域進取。

所謂進取心,是指為人在世,應當不斷地發展自己,不斷地豐富自己。在眼界上,努力求取新的知識,思考新的問題;在學業上,努力爭取不斷的發展和增長。換句話說,不滿足於現狀,不斷否定自己,不斷超越自己,不斷給自己樹立新的目標。

男孩在成長過程中要有一顆進取心,因為進取心猶如罐子裏的火藥,隨著罐中火藥數量的增加,它離引爆點也越來越近,最終將以一次巨大的爆炸釋放自身的能量。進取的力量能夠驅動你不停地向上提高,把成大事者的天梯搬到自己的腳下。所以,一個人要想做成一件大事,絕不能缺少進取的力量。

大凡那些成功的政治家、著名的企業家、優秀的藝術家、傑出的科學家、創造紀錄的運動員……都有一種一般人所沒有的成就動機,求上、求優、求高,高標準地要求自己,並且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使自己一步一步向目標前進。

進取心,表現為人在不滿足現狀的情況下奮起,但細察起來,最引人注目的意義還在於對不利的生存環境的改變。例如古代窮書生發奮攻讀,夢想金榜題名;今天農村的莘莘學子,為爭取考上大學而含辛茹苦、熬更受夜的拚搏精神。他們這樣做的目的與意義,大而言之,是報效國家;小而言之,則在於改變他們自己相對艱苦的生存環境。

許多人都不滿足於現狀,正是由於這種不滿,才促使我們去觀察周圍的世界。起初對一些事物的認識似是而非,不能有一個明確的、係統的判斷。所以要想確定你自己的誌向,想像力的訓練是不可或缺的。

有多種夢想,就有多種機會,也就有了多種選擇。有夢的生活,充滿希望與熱情。如果你有夢想,即使不能實現,也是會給人以追求和動力的每個人的童年都充滿了夢想。

西點寄語: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這種內在驅動力——進取心就是我們本能地與時鍾賽跑,即爭取時間來完成我們的任務。無論你對自己的人生目的是否有一個崇高的理想,你都會感受到進取心的這種驅動力不斷地牽引你。

西點風采:

喬治·林肯是西點軍校1929年的畢業生。他仕途順利,升遷迅速,38歲時就成了陸軍準將,是美國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最年輕的將軍。林肯在美國陸軍總參謀部擔任過戰略規劃和計劃職務,做過馬歇爾上將的助手,曾為1945年羅斯福總統、邱吉爾首相和斯大林元帥在前蘇聯雅爾塔舉行的重要會議做過直接的組織工作。

永不滿足,才能不斷超越自我

1979年2月20日,西點軍校校長A·J·古德帕斯特中將帶領全校教職員工修訂了教育方針的總論。教育方針的總論規範了西點軍校的使命:培養的每一名畢業生具備一名陸軍軍官所必需的性格、領導才能、智力基礎和其他方麵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效力國家,並且具備不斷進步的能力,繼續發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