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去哪裏創富?還是那句老話,財富不在口袋裏,而在腦袋裏。創造財富不一定需要“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式的積累,創造財富的實力並不會看年齡、智商、教育背景和政治、財力基礎,而是不斷地更新觀念才能進步。思路決定出路,思路決定財富。
像富人一樣思考
有錢人之所以成為有錢人,大多並非因為他們擁有超人的天賦,也不是依靠優裕的家庭條件或機遇的垂青,更不是所謂命運的安排,而是由於一個關鍵的人為因素——他們想的和平常人不一樣!
為錢工作,俗!
窮人與富人有很多差別,其中一個差別就是,窮人讓錢成了可怕的主人,而富人卻讓錢成了得力的奴才。
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說,“工作的意義就是‘比破產強一點’”。然而,不幸的是,這句話確實適用於千百萬人,因為學校沒把財商看做是一種智慧,大部分人都“按他們的方式活著”,這些方式就是:幹活掙錢,支付賬單。例如,看到別人下海致富了,一些人邊看邊說:“我很滿意我的位置。”另一些人說:“我對我的位置不滿意,但是我現在不想改變或者移動。”他們固執地認為目前的職務可以給他們帶來生活保障,下海有巨大風險,為自己工作不如為別人或政府工作安全。
還有另外一種可怕的管理理論這樣說:“工人付出最高限度的努力工作以避免被解雇,而雇主提供最低限度的工資以防止工人辭職。”如果你看一看大部分公司的支付額度,你就會明白這一說法確實道出了某種程度的真實。
事實上,大部分工人從不越雷池一步,他們按照別人教他們的那樣去做:得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大部分工人為工資和短期福利而工作,但從長期來看,這樣做卻常常是災難性的:在他們的心中,他們隻是在為金錢而工作。持這種觀念的人,即使才華橫溢,最後也隻能站在“世界上有才華的窮人”這個圈子中。
窮與富並沒有絕對意義上的界線和衡量標準,兩者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你為金錢而工作,還是讓金錢為你工作,這靈光閃現的一瞬間會徹底改變一個人的財富命運。
羅斯從美國商業海洋學院畢業了。他的媽媽十分高興,因為加州標準石油公司錄用他為它的運油船隊工作。羅斯是一位三副,比起他的同班同學,他的工資不算很高,但作為他離開大學之後的第一份正式的工作,也還算不錯。他的起始工資是一年42萬美元,包括加班費。而且他一年隻需工作7個月,餘下的5個月是假期。如果他願意的話,可不休那5個月的假期而去一家附屬船舶運輸公司工作,這樣做能使年收入翻一番。
盡管有一個很好的職業前景等著他,但他還是在6個月後辭職離開了這家公司,加入海軍陸戰隊去學習飛行。
對此他的媽媽非常傷心,和他進行了推心置腹的交流。媽媽非常吃驚,她不理解兒子為什麼要辭去這樣一份工作:收入高,福利待遇好,閑暇時間長,還有升遷的機會。她一晚上都在問他:“你為什麼要放棄呢?”羅斯沒法向她解釋清楚,他的邏輯與媽媽的不一樣,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此。羅斯的邏輯和爸爸的邏輯是一致的,而媽媽的邏輯與爸爸的邏輯卻從不相同。對於媽媽來說,穩定的工作就是一切;而對於爸爸來說,不斷學習才是一切。“對許多知識你隻需要知道一點就足夠了。”這是爸爸對羅斯的鼓勵。
半年後,羅斯在施樂公司找了一份工作,加盟施樂公司是有目的的,不過不是為了物質利益。他是一個靦腆的人,對他而言營銷是世界上最令人害怕的課程,而施樂公司擁有在美國最好的營銷培訓項目。爸爸為他感到十分自豪,而媽媽則為他感到羞愧。作為知識分子,媽媽認為推銷員低人一等。羅斯在施樂公司工作了4年,直到他不再為吃閉門羹而發怵。當他穩居銷售業績榜前五名時,他再次辭去了工作,放棄了又一份不錯的職業和一家優秀的公司。
人不可能為金錢工作一輩子,為金錢而工作永遠不可能讓你真正富有。即使你現在有著不菲的收入,但你永遠不知道這樣的收入明天是否還會屬於你。轉變你的觀念,學會讓錢為你工作,這也是你向富有邁進的第一步。
所以,在尋找工作時要看看能從中學到什麼,而不是隻看能掙到多少。在選擇某種特定的職業之前或者在陷入為生計而忙碌工作的“老鼠賽跑”之前,要仔細看看腳下的道路,弄清楚自己到底需要獲得什麼技能。不論你選擇了什麼工作,都不要忘記培養自己成為金錢的主人,讓金錢為自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