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交流溝通口才操縱術(4)(2 / 3)

(四)在情境中掌握主動

在環境中掌握主動,主要強調在談辯中不但要力求使自己的言語從內容到形式都能恰到好處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應十分講究從當時的客觀背景、事物情勢以及對方年齡、地位、思想、性格、職業、文化、心理等情況出發,力求使自己的言談從內容到方式都更加符合客觀情勢和對方主觀心理的需求,從而達到談辯的預期目的。

從交際心理學的角度看,人們雖然有著不同的職業身份、文化程度、社會經曆、思想性格和心理情緒,但在社交中,都有一種出於上述特定境況的心理上的親合需求。比如一般人都有從屬於團體事業的需要,傾吐心聲的需要,被人理解和關心的需要,獲得支持與幫助的需要,獲得友誼的需要,等等。人與人的親合程度,與相互間滿足這些需要的程度有關。如果我們的言談能有的放矢地順應對方心境,滿足對方某方麵的親合需求,比如對對方關心的某些問題給予啟迪,使對方孤寂的心境得到寬慰和開解,為對方排憂解難提出了積極的建議,等等。對方有了親合需求的滿足感,就會促發認同感,這種心理會逐漸升華,雙方的感情會進一步溝通,這種融洽、和諧的交談氣氛對我們實現談辯的目的是十分有利的。

因情就境,掌握主動的基本要領:

1.見人說話

即強調在人際交往中對特定的交談論辯對象做到知己知彼,根據對方年齡、性別、身份、職業、文化、教養、性格、心理等因素,有針對性地選擇談話的內容、角度和方式,做到言之有的,因人施語,對準“靶子”射出有力的“箭”。

2.投其所好

要求我們在交談中,通過觀言察色,步入對方心靈深處,從對方的性格愛好、心境情緒出發,適應對方的某些心理需求,給予對方某些迫切需要的支持、理解與幫助,促發對方的認同感,從而引起對方心靈“共聚”的變化,以達到交談的目的。

3.理利相濟

即強調在言談論辯中要把曉之以理、聯之以利與動之以情結合起來,三管齊下,使對方從中意識到抗之悖理、卻之違情、背之不利,從而對我方觀點口服心服。

4.牽牛鼻子

在交談論辯中,如果我們能及時、準確地捕捉住直接有效地影響對方思想、情緒的某些特殊的心境,並盡量運用順應對方心境的語言和方式去開啟對方的心扉,那麼就有可能較順利地掌握使對方接受我方觀點的契機,像牽牛鼻子一樣獲得言談製勝的主動權。

(五)言語幽默小案例

1.莎先生,我以為您早已不在人世了呢

有一位青年專愛抄襲別人的作品,簽上自己的名投給報刊編輯部。有一天,他來到某雜誌社問及自己所投的一首詩能否發表。編輯問他:“年輕人,這首詩是你自己寫的嗎?”

青年:“是的,每一行我都付出了艱辛的腦力勞動,每個字都是我的心血和結晶。當然是我自己寫的。”

編輯很有禮貌地站起來,向他伸出手來:“那麼,莎士比亞先生,見到您我很高興,我以為您早已不在人世了呢?”

2.自圓其說,滴水不漏

有一年,任侍讀學士的紀曉嵐正在家中為父親服喪守孝。春節前夕,他應一鄉親邀請,為對方寫了一副對聯,上聯是“驚天動地門戶”,下聯是“數一數二人家”,橫批是“先斬後奏”。

對聯在大年三十貼出後,圍觀者甚眾,其中有個與紀曉嵐家有世仇的財主,覺得這副對聯正好作為報複紀家的把柄,便馬上派人串通當地官府,向京都告狀說紀曉嵐在家鄉公開煽動鄉民造反。

事情傳到朝廷,乾隆皇帝火冒三丈,春節也不過了,立即派人把紀曉嵐押到京都金鑾殿。乾隆一見紀曉嵐便拍案大怒:“紀曉嵐!你知罪嗎?”紀曉嵐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慌忙連連叩頭,口稱:“知罪!知罪!”乾隆火氣越來越大,斥責道:“好你個紀曉嵐!本朝看你是個人才,待你不薄,你竟借在家服喪守孝之機,公然寫對聯煽動鄉民造反!”說完,吩咐左右:“拉出去,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