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口齒是否清晰,聲音是否悅耳?
9.應當知道在何處結束自己的談話?
這以外,必要的訓練還包括諸如概括力、條理化、用語準確生動等基本內容。你完全有必要根據上述要求來檢審一下你自己,看看你具備些什麼,又缺乏些什麼?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總之,你要自己給自己的講話能力作個診斷,找出原因,才能對症下藥。當你發現自己在口述方麵有哪些欠缺之後,你不妨先從你身邊口才好的人學起。
(三)口才判定的標準
口才的標準包括以下幾方麵:
1.善於傾聽,能準確捕捉交談對方的反應和敏捷地作出相應的對策,力爭主動權,便整個談話充滿活力。
2.陳述自己的話時要有具體的內容、清晰的觀點、嚴密的邏輯、中肯的分析;意思要集中連貫,語脈流暢;用詞要妥帖,句式要有變化。
3.有特別強的概括能力,在限定的時間裏,可以簡明扼要地把自己的思想完整地表達出來。
4.有吸引人的氣質,包括有飽滿的情緒,誠懇的態度,熱情的氣氛和幽默的語調。
(四)口才能力的培養
口才是人的各種綜合智能的具體運用綜合表現的結果。因此,必須著重培養三種與口才息息相關的能力。
這三種能力,具體指智力、口頭表達能力、交際能力。
智力包含的含義很廣,如觀察力、記憶力、思考力、想像力及實際操作能力。
口頭表達能力,是說能正確運用發音器官,把話說得清楚、流暢,力求語調隨著感情變化。
交際能力是指能如魚得水地應付各種場合,針對各種人的個性去表達不同的話語。
(五)語言運用要準確
適當地運用語言,是先從心中的醞釀開始的。當然,除思想觀點正確、思維嚴密有序外,首先要正確理解語句的含義。但是,有時你本身使用的語句是正確的,也可能造成誤解。
這是為什麼呢?
其一是出現“口誤”。由於環境的幹擾、精力的分散,會造成這樣想那樣說的情況。其二是傾聽的一方由於理解上出了問題,沒能正確領會你的含義,因而出現語言誤會。
當出現上述情況時,請不要在咬文嚼字上兜圈,說者和聽者都要抱著寬容的態度,重新再交流一次,遇到重要問題,聽者還應把說者的話重複一遍,以檢驗是否有錯誤的理解。
語句的準確,不能隻從語法的意義去理解。說話是離不開環境和對象的,如何使語句恰如其分地表現此時此刻你的思想,往往有更高的要求。
話要不但說得準確還要說的得體。如有些人愛加重語氣,每次說的都是“真話”、“非常重要”的消息、“最動聽的故事”,等等,常用“最”、“極”“非常”、“無限”之類的字眼,顯得非常平庸,到真的有值得稱“最”的時候,就無法表示了。因此,說話者不僅要考慮主觀方麵的要求,還要兼顧到客觀方麵的要求,隻有兩者統一了,才會使表達的效果更好。
(六)如何選擇話題
最為普遍的誤解是,以為隻有那些不平凡的事件才值得談。因此,朋友見了麵想開口的時候,就會在腦子裏苦苦思索,企圖找一些怪誕的奇聞、驚心的事件或者刺激性的新聞當話題。
可是,要知道,這種話題畢竟是不多的。
其實,人們除了愛聽一些奇聞軼事外,更大量的是愛聽與日常生活有關的普通話題。
另外一個誤解就是認為一定要談一些深奧的、能顯示學問的話題,才能獲得別人的尊敬。但這類問題,即使準備充分,一般也很難找到知己。
所以對話題的選擇,完全不必作繭自縛。在這方麵,國外許多保險公司業務員的做法和經驗有許多值得借鑒。他們在開展工作時,有一個必須遵奉的準則:若想與顧客交易,先要學會麵對任何人都能開口說話的膽量和本事。美國俄亥俄州一家紐約人壽保險公司的業務員安德魯斯說:“從事我們這一行工作,每一個人都想和別人取得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但是有些人彼此麵對麵,卻不知道如何尋找話題。其實,隻要有心與別人接觸,話題實在多得垂手可得。”
的確,一個人生活在群體社會中,身邊所看到、聽到、感受到的事物都是很好的話題。
但是,有一些話題你卻必須小心避免:
不要對你不知道的事情冒充內行;
不要向陌生人誇耀你的成績,諸如個人成就,富有程度等;
不要在公共場合去議論朋友的失敗、缺陷和隱私;
不要談容易引起爭執的話題;
不要到處訴苦和發牢騷。
(七)重要的開場白
第一句一般是最難的,同時又是最重要的。因為你若說得不好,可能會給對方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從而打消了與你繼續交談的興致。
以下幾種開頭方法可供你參考:
說些幽默、有趣的事情,使對方心情放鬆。
引起對方的好奇心。
先扼要提出問題的要點。
先把一些非凡事件的結果說出來,使聽者想知道這件事的經過情形,從而引起聽者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