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產生美。
———黑格爾
朋友之間要“留條縫”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交一些朋友。而且,我們的生活也正因為有了這些朋友,才變得更加的充實、多彩。有了朋友,與朋友相處就成為一個不得不麵對的問題。
有一位手藝很高明的老木匠,他在教徒弟做木活兒的時候總是說“注意了,留一條縫隙。”木匠是和木材打交道的,木材的構造有紋理,因此木匠都很講究疏密有致,黏合貼切,該疏則疏,不然易散落。如果沒有處理好這些,那些裝修過的房子就會出現木地板開裂或擠壓拱起的現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太“美滿的緣故”。那些高明的師傅懂得合理地留一些縫隙,給那些組合的材料留足空間,這樣就可以避免裝修時出現的這些問題。
其實我們交朋友也和這做木活兒是一個道理,應該“留一條縫”。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友情更有彈性,不至於稍有擠壓就崩潰掉。
很多人都認為朋友之間應該保持“零距離”,這樣更利於大家相互關照,相互幫助。其實不然,因為牙齒總還有和舌頭相碰的時候,朋友們常在一起,無可避免地會因為個性的差異發生摩擦。剛開始時,大家都能夠容忍對方,還能相安無事;可時間一長,矛盾便會越積越多,為了發泄,朋友間便會在背後挑剔、批評,最後的結果隻能是分道揚鑣。
做木活時要留一條縫隙,交朋友時要留一點距離。這才是處理與朋友關係的正確方法。友情就像彈簧一樣,保持適度的距離以及適度拉伸和壓縮,才會使之保持永久的彈性美。
張川與王全是同一宿舍的好友,兩個人關係好的跟一個人似的,所有的東西都不分彼此,甚至工資也混在一起,兩人為這種很“鐵”的關係而驕傲,別人對他們這種關係也是非常羨慕。
不久,王全有了女友,便經常帶著女朋友出去逛逛商場,吃頓飯等等,於是兩人的“混合經濟”出現了危機。起初,張川覺得沒什麼,王全也不在乎。
事有碰巧,一天張川的母親病了,當張川回宿舍取錢時,麵對的卻是空空的抽屜,張川不由得問王全:“錢哪兒去了,工資不是才發了3天嗎?”王全說:“為女友買了條項鏈。”張川無言地離開了,他在別人那裏借了錢為母親看了病。
從此,兩個人的友誼便出現了裂痕。有一天,兩人提及此事,竟大吵了一架,這時兩人之間令人羨慕的友情也最終畫上了句號。
大哲學家薩特曾對人類相處的境況作過一個絕妙的比喻,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像一群豪豬,由於寒冷,彼此拚命地向一塊聚集,以保持溫暖;同時,它們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因為湊得太近,它們身上的刺便會造成彼此的傷害。
年輕人崇尚率直,熱愛真誠,這是值得肯定的。但率直與真誠都要有一定的度。隻有與朋友交往時有一定的彈性,保持適當的距離,你們的友誼才能長久保持。
與朋友的隱私保持距離
西方有這樣一句諺語:“擅自偷聽或公開朋友的秘密,你將失去這個朋友。”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隻屬於自己的地盤,那是誰也不能輕易觸碰的一塊隱秘區,裏麵存放的就是每個人的隱私。
在與朋友交往過程中,不要刺探對方的隱私,這樣可能觸摸到對方的“逆鱗”,引起對方的不快,甚至是敵視。如果你知道了對方的一些隱私性的東西,就要管好自己的嘴巴,讓這些東西爛在肚子裏,千萬不能到處宣揚,因為一旦讓朋友知道了,後果就是很嚴重的。
王強和張月是一對情侶,而崔浩是王強的朋友。崔浩和王強的關係還不錯,兩個人各自的事情對方基本都知道。
一個偶然的機會,張月和崔浩在路上遇見了,兩個人就聊了起來。從崔浩的嘴中,張月知道了王強與前女友的一些隱私。張月聽後十分生氣,就跑去找到張強質問。對此,氣急敗壞的王強就找到了崔浩,指責其多嘴。雙方先是互相謾罵,後來約定了一個地方準備“一決高下”。
這一天,崔浩帶著找來了10幾個人來到了約定地點,隨後王強也帶了近20人手持尖刀、棍棒等來到這裏。雙方迅速開始了混戰,在打鬥的過程中,數人重傷,崔浩更是被人用尖刀刺中了頭部而死。最後,其餘的人也全被警方逮捕,等待他們的將是法律的製裁。
如果當時崔浩能夠管好自己的嘴,不隨便透漏朋友的隱私,尤其是透漏給不該知道的人,就不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每個人都對自己的隱私很重視,不希望別人知道,更不希望成為別人口中的談資。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尊重別人的隱私。
對待跟你最親密的朋友,更要注意尊重對方的隱私。朋友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財富,擁有朋友、擁有友情的人才是幸福的。這不僅是因為朋友會在你得意時為你錦上添花,更會在你失意時為你雪中送炭。善待你的朋友,尊重他們的隱私,你才能使你們的友情更加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