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的同伴卻有不同的想法,他認為自己背著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這裏丟下棉花,豈不枉費自己先前的辛苦?堅持不換麻布。發現麻布的樵夫屢勸同伴不聽,隻得自己背起麻布,繼續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後,背麻布的樵夫望見林中閃閃發光,走近一看,地上竟然散落著數壇黃金,心想這下真的發財了。就讓同伴放下肩頭的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擔來挑黃金。
同伴仍不願丟下棉花,並且懷疑那些黃金不是真的,告訴發現黃金的樵夫不要白費力氣,還是背上細麻布趕路吧。
發現黃金的樵夫隻好自己挑了兩壇黃金和背棉花的夥伴趕路回家。快走到山下時,忽然下了一場大雨,兩人無處躲雨,被淋了個濕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肩上的大包棉花被雨一淋,重得背不動,那樵夫不得已,隻能丟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棄的棉花,空著手和挑黃金的同伴回家去。
我們在生活中,時刻都在做著各種選擇,有時是有意識地思索,有時則是在無意識地執著追求著,常常會過於相信自我,而把別人的智慧忽略掉。其實,別人有時候看得是很準的,你必須學會能夠聽取別人的正確建議,不在死胡同裏堅持,不鑽牛角尖,你的人生才會更加廣闊,你才能創造出更輝煌的成就。
建議與忠告:
要想使自己不再偏激,不再死鑽牛角尖,需要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知識,增長自己的閱曆,培養辯證思維能力,全麵、靈活、完整地評價事物,冷靜、客觀地看待問題。同時,多參加有益的社交活動,培養勇敢、頑強、堅韌、機智、果斷、團結、互助等良好的意誌品質,有效地增強自控能力。此外,還要掌握正確的思想觀點和思想方法,不放縱、遷就自己,說話、做事多冷靜思考。
那麼遇到事情時,我們應該如何具體地來調控自己的偏激情緒呢?
1.轉移法
轉移法就是將注意力暫時從引起偏激情緒的事情轉移到其他事情上,這樣就可以使人從偏激情緒中解脫出來,從而激發積極、愉快的情緒反應。我們在為人處世時,應該講究些策略。人在憤怒時,其大腦皮層中常常出現一個強烈的興奮點,倘若能找到開心的刺激物在大腦皮層建立另一個興奮點,就可以削弱甚至抵消發怒的興奮點,獲得心理上的平衡。
2.釋放法
釋放法是多少帶有些積極色彩的方法。它是用行動給由於思想偏激而產生的怒氣找一條出路的排泄法,從而不讓這種偏激情緒積壓在心裏,造成心理疾患。
當你把心中的負麵情緒都釋放出去,你才有可能回過頭來更理智地審視現在的情況,也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因此,當你思想發生偏激時,不妨把這些情緒都發泄出來。
3.控製法
所謂控製法,就是加強思想意識上的修養和提高個人的眼光和能力,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堅強意誌從理智上來防止、克服偏激的發生,用卓越的眼光和能力使自己走出“鑽牛角尖”的誤區。
4.升華法
升華法就是把偏激情緒與頭腦中的積極因素相聯係,把偏激情緒轉化為自己采取積極行動的推動力,並將情緒激起的能量引導到對人、對己、對社會都有利的方向,把個人受到的苦難或不公化作自強的決心與動力,激勵我們奮發向前。
例如,冼星海在國難當頭時,滿腔激憤,寫成了撼人心魄的《黃河大合唱》,振奮起中國人民同仇敵愾的民族精神;曹植為表達自己憤怒的情緒,吟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七步詩;徐悲鴻悲憤於日寇的入侵,以自己的畫筆創作出名畫《奔馬圖》,鼓舞中國軍民奮勇前進,徹底消滅侵略者。
如果當時他們沒能讓自己的思想升華,而是莽撞行事,很可能隻會丟掉自己的性命,而不會產生任何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