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原則謙虛使你獲得好人緣(2 / 2)

擁有了驕傲,就相當於把成功擋在了門外,並且使它離你越來越遠。一個真正想要成功的人,必須要把驕傲的情緒扼殺於萌芽之際,始終如一地保持著謙虛謹慎的態度。

許久以前,在一片古老的大地上有著一個龐大的國家,因為統治者的賢能以及人民的勤勞,這個國家一派盛世之象。其中有一個地區尤其繁華,可是自從新的統治者繼承王位掌管大權後,就日漸衰落了。新統治者對此非常震驚,但卻不知從何下手。於是,他啟程前去尋訪國家中最有名的智者———智慧大師,希望可以從他那裏得到答案。

當這位新統治者到達智慧大師住處時,他看到大師正靜靜地端坐在小石丘上,眺望著毗鄰的山穀。他向大師訴說了這一情況,希望可以從大師那裏知道原因。可大師一言未發,隻是麵露微笑,示意他隨其下山。

兩個人一路無話,來到一條大河岸邊。大師麵對河水冥思片刻,便在岸邊架起一個柴堆。柴堆被點燃,火苗越來越大。兩人一起坐在火堆旁,就這樣,他們一直看著這堆熊熊的火焰燃燒。

隨著時間的流逝,火焰漸漸熄滅了。這時,大師指著大河第一次開口說:“現在,你明白你無法和前統治者一樣維持管轄地區繁榮的原因了嗎?”新統治者依舊不解:“請原諒我的無知。我還無法理解您賜予的智慧。”大師說:“請回想一下,之前呈現在我們麵前的火焰,它是那麼強大和威武,它似乎可以輕而易舉地征服阻擋在麵前的一切障礙。相反,再想一下這條大河,它起源於遠山的溪流,時快時慢,但總是向下流淌著,選擇低窪處作為前進的路線。它心甘情願地滲進大地每一道裂縫裏,浸入大地每一塊凹陷,因此,謙恭是它的天性。當我們傾聽河水時,幾乎無所聞;當我們觸摸河水時,則幾乎無所覺;因為,善良、溫和是它的秉性。而最後,烈火消耗掉自身,成為自身力量的犧牲品;平靜無聲的河水則繼續不停地流淌著,越來越寬,越來越深,一旦到達遼闊的大海,它將獲得永恒的生命,產生前所未有的威力。”

智慧大師繼續說:“因此,要獲得民心,使國家和地區繁榮昌盛,需要的是如水一樣謙恭和擁有內在的力量的統治者,而不是像火那樣隻是表麵強大、有權威的統治者。”

驕傲自大為什麼要不得呢?自大之人,一切皆以自己為中心,看不起別人,也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和建議。身旁的人會一一離去,最終隻能成為孤家寡人。人生難測,前途未卜,有深淵也有薄冰,沒有了別人的扶持和指點,很容易就墮入深淵之中的。自古謙虛者多受益,驕矜者易折損。

建議與忠告:

要成為一個真正謙虛的人,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謙虛不等於太多禮貌和客氣

與人交往時要想給人以謙虛的感覺,首先要禮貌對人,尤其是剛認識的朋友。禮貌和客氣,會讓人覺得你這個人溫和可親。但是禮貌也必須有個度,不能“過”。過分的禮貌和客氣就像一道無形的牆,會妨礙雙方的進一步交流。人之相交,貴在知心。經過初步的交往後,最好省去太官方的稱呼,略掉太客氣的繁文縟節,坦然表露自己的思想、觀感和欲求。這樣,對方就會覺得你是用“自己人”的心態對待他。比如,赴宴時大大方方向主人要點心吃,在主人心中便印下了把他當作一家人的印象。這樣,雙方的交往變得親密融洽。

“你要人家怎麼對待你,你就應當怎樣對待人。”這句交友格言提醒我們:如果總是把自己和對方當成賓主關係,那對方也不會把你當成親近的自家人。

2.謙虛,不等於放棄機會

機遇麵前猶豫不決、左右為難或是拱手讓人,這不是真正的謙虛。俗話說:“過猶不及。”過度的謙虛並不是一種可取的美德,它反而會阻礙你走向成功。謙虛與恰到好處的主動出擊相結合,才是正確獲取成功的途徑。

卡爾文·柯立芝是美國第30位總統。他畢業於阿默斯特學院,在畢業的時候,他獲得了一枚金質獎章,這枚獎章是由美國曆史學會頒發的最高榮譽。這在全美國來講,也是人人歆羨的。可柯立芝沒有向任何人炫耀,甚至連自己父母都沒相告。

柯立芝後來成為麻州參議院成員。有一次要進行連任競選,在投票的前一晚,他將一個小而黑的手提袋包裝好,急步向雷桑波頓車站走去,因為他忽然聽到省議會議長一席空缺的消息。兩天以後,他從波士頓回來,而他那小而黑的手提袋裏已裝滿了多數議員同意他為省議會議長候選人的簽名。就這樣,柯立芝開始正式踏上自己的政治生涯,就任麻省省議會議長職務。

柯立芝是一個謙虛的人,這毋庸置疑。但同時他又不放棄自己麵前的機會,這才使他一步步走向了美國總統的寶座。在我們的生活中,謙虛是必要的,但在機遇麵前也要敢於迎上,不要擔心你的參與會讓對方失去機遇。機遇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別人不會因為你而失去。如果對方失去了,那隻能是他自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