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智慧(1)(1 / 3)

成功需要付出成本,時間是成本之一,珍惜時間就是節約成本。時間最有情,每人每天都是24小時。但時間又是最無情的,因為它隻讓一部分人成功。很多人與成功無緣,這與沒有把握好生命的節奏有很大關係。

拖延是一種精神懶惰,今天的事如果拖到明天去做,事情的總量還是那麼多,但耗費的時間卻可能雙倍。拖延,會降低我們的工作熱情,工作效率也會大打折扣。比爾·蓋茨說:“如果我要完成一件事情,我得立即動手去做,空談無濟於事!”這是很有道理的。日事日清,才會日清日高。

生命是有限的,事事都做好是不切實際的。確定了人生目標後,就應當把精力都集中到如何實現目標上來,要學會用良好的心態和寬廣的胸懷去接受那些你改變不了的事情,多關注那些與目標相關並且你能夠改變的事情。隻有這樣,才能使每一分鍾都得到有效利用。

不懂得發揮社會機構的職能作用。現代社會,分工日益明細,各行各業的人士根據各自的社會分工,相互配合,推動著社會向前發展。術業有專攻,隔行如隔山,對於自己耗費大量時間還不一定做得好的事情,最好請專業人士來做。不管你有多大的能耐,你都不要試圖去搶別的行業的生意。

要成為一名成功人士,你還必須學會掌控業餘時間。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更多地表現在業餘時間怎樣度過。大多數人都是8小時睡覺,8小時工作,那麼另外8小時怎麼過,則決定了一個人的發展。人是有欲望的高級動物,也是很容易沉迷於某種欲望或愛好的動物。要想成為成功人士,就必須培養自己的自控能力,把8小時以外的時間用在有益的事情上,而非沉迷於對學習、事業和健康都無益處的欲望與愛好裏。

這些都是生活的大智慧。

第1節洞察世事

有人這樣說:“瞬間的洞察力,其價值有時相當於畢生的經驗。”

又有人這樣說:“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能源。”

還有人這樣說:“觀察和理解的樂趣,是大自然的最優美的禮物。”

我說:“洞察力是使人不至於窒息的空氣。”

困難誰沒遇到過?有時甚至是困難重重。

厄運誰沒遭受過?有時還是禍不單行呢。

在困難與厄運的包圍下,人們時常會心浮氣躁,思維紊亂,此時常會處理問題失當,招致敗辱。

培養和運用你的洞察力,你就會綱舉目張,舉重若輕;你就會智慧叢生,輕鬆寫意。

李泌的提醒

李琰,唐肅宗的兒子,被封為建寧王。

李琰不但生性聰慧,英明果斷,且武功超群,有萬夫不擋之勇。文韜武略兼備的他深得軍中將士的愛戴,大家經常在一起談論他的才能和武功,說者津津樂道,聽者如雲。於是,肅宗皇帝想任命李琰為兵馬大元帥,統領大軍去東征。

丞相李泌知道後,對肅宗說:

“建寧王確實很有才能,從文從武上說,這次東征的元帥當非他莫屬,但是有件事您不要忘了,他還有一個哥哥廣平王在呢。您把全國的主要兵力都由建寧王帶走,他又有很高的名望,那廣平王會很不舒服的。如果此次東征失利,那也罷了,如果大獲全勝,凱旋而歸,建寧王和廣平王誰輕誰重,天下人都會了然於胸了。”

肅宗擺手道,“先生大可不必為此擔心,廣平王乃是我的第一皇子,將來是要繼承帝位的,他不該將一個元帥的位置看得太重的。”

李泌回答:“皇上所言極是,可目前廣平王還未被立為儲君,外人也都不知道您的想法。再說,難道隻有長子才能立為太子嗎?在太子未立之時,元帥之位就為萬人所矚目。在世人眼中,也就是誰當了元帥,誰就最有可能成為太子。假如建寧王當了元帥並在東征中立大功,到了那時,陛下您即使不想讓他當太子,建寧王自己也不想當太子,可是,那些建功立業的將士們又豈肯甘休呢?如果封賞稍有差池,他們便會借機實行兵變,擁立建寧王當太子,到時形勢所逼,建寧王怎能推卻?我朝初年的太宗皇帝和太上皇玄宗的例子,不就是前車之鑒嗎?”

李泌的一席話,使肅宗恍然大悟,於是下令任廣平王李淑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掛印東征。

身為丞相的李泌,通過唐初的玄武門事件,很快洞悉如果任命建寧王為兵馬大元帥,會為將來引來宮廷政變,洞察力之強,使得一場紛爭消弭於無形。

其後不久,肅宗漸漸昏庸,受到張良娣、李輔國迷惑,形勢漸漸對丞相李泌不利,更對太子李淑不利。情況已很玄妙詭異。建寧王已成為一個屈死冤魂。

這天,李泌對肅宗說:“皇上,你我君臣一場,您知我沒有功勞也有些苦勞,現在我年事已高,頭腦昏庸,身心俱疲,不再適合做丞相一職了。請您允許我告老還鄉做個閑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