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比卻堅持說,能聽他演奏鋼琴是他母親一直的夢想。
教授聽了,答應收羅比作學生。
然後,羅比就開始了他的鋼琴課程,但是,不管羅比再怎麼訓練,他就是缺乏樂感和基本的節奏感。
他一直盡他所能地練習他的等級曲目以及一些教授布置的基本曲子。可是,在他練了好幾個月之後,卻沒有一點進步。
隻是在每周課程要結束的時候,他總是說:“我媽媽有一天要聽我演奏。”
在教授看來,對於一個沒有一丁點兒天分的人,那似乎是遙遙無期的。
有一天,羅比沒有來上課,從那以後再也沒有來了。教授認為羅比很可能意識到自己在這方麵不行而自動放棄了學音樂。
幾個星期後,教授寄了作品發表會的通知到學生們的家裏。
羅比也收到通知,並第一個問教授,他是否可以參加這次的作品發表會。
教授告訴他發表會是為了給現在的學生展示成果而舉辦的,而他已經中途退出了,所以並不符合參加資格。
他解釋說因為他的媽媽生病了,不能載他去上課,但是他在家仍然堅持練琴。
“教授,我一定要上台演奏!”他堅持說。
教授隻好同意他在作品發表會上演奏。
作品發表會開始了,音樂廳擠滿了學生的父母、親友。教授把羅比的演奏排在學生節目的最後,在他之後教授會上台對所有人員致謝並演奏結束的曲子。
教授想,這樣一來,任何羅比可能造成的災害隻會發生在節目的最後,而且自己還可以通過“閉幕式”來彌補他的負麵影響。
這場發表會進行得完美極了,學生們都展示出了練習的最佳成果。
然後羅比上台了。
他的衣服是皺不拉幾的,頭發看起來像用打蛋器攪拌過一樣,人也似乎非常憔悴,看上去非常的糟糕。
教授心想:“為什麼他不像其他學生一樣打扮整齊呢?為什麼他母親不為了這個特別的晚上至少替他梳梳頭呢?”
教授對羅比將要做的表演非常的擔憂與緊張。
這時,羅比拉出了鋼琴長凳,準備開始演奏。讓教授感到驚訝的是,他對大家說他選了莫紮特的第21號C大調協奏曲。
他的手指輕快地在鍵盤上滑過,那幾乎是在琴鍵上跳著敏捷的舞蹈。
他從最弱音彈到最強音,從快板彈到大師級的節奏,他的延長音是那麼的雄偉華麗。教授從未聽過有人在他這個年紀能將莫紮特彈得這麼好。
6分半鍾後,他做了一個強健有力的結尾,全場每個人都站起來瘋狂地鼓掌。
而教授的淚水早已決堤,他跳上台,歡喜得抱住了羅比:“羅比,我從來沒有聽你像這樣演奏!你是怎麼辦到的?”
透過麥克風羅比解釋著:“嗯……,記得我告訴過你我母親生病了嗎?事實上,她得了癌症而且在今天早上去世了。而且……她生下來就聾了,所以,今晚是她第一次聽見我彈琴。”
當晚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沒有一雙眼睛不被淚水浸濕的。
當社會福利人員要將羅比帶到收養家庭去安置時,他們的眼睛也紅腫了。
教授心裏想,因為收了羅比這個學生,自己的人生不知豐富了多少倍。
教授感慨地說:“是啊!羅比,他是老師而我是學生。因為是他教我何謂堅持,何謂愛,何謂相信我們自己,以及願意在某人身上冒險一試,即使不知道為了什麼。”
更多的堅持、更多的愛心、更多的溫暖。那麼,這個世界上就會有著無數的感動包圍著我們。
第三個電話打給了誰
當恐怖分子的飛機撞向世貿大樓時,銀行家愛德華被困在南樓的第56層。到處是熊熊的大火和門窗的爆裂聲,他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已沒有生還的可能,在這生死關頭,他掏出了手機。
愛德華迅速按下第一個電話。剛舉起手機,樓頂忽然坍塌,一大塊水泥牆重重地將他砸翻在地。他一陣眩暈,知道時間不多了,於是改變主意按下了第二個電話,可還沒有等電話接通,他想起一件更為重要的事情,又撥通了第三個電話……
愛德華的遺體在廢墟中被發現後,親朋好友沉痛地趕到現場,其中有兩人收到過愛德華臨終前的手機信號,一個是他的助手羅納德,一個是他的私人律師邁克,可遺憾的是,兩人都沒有聽到愛德華的聲音。他倆查了一下,發現愛德華遇難前曾撥出三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