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可以將你擊垮,也可以使你重新振作。這取決於你如何去看待和麵對困難。美國著名作家羅威爾曾經說:“人世間的不幸的事如同一把刀,它可以為我們所用,也可以把我們割傷。那要看你握住的是刀刃還是刀柄。”
在生命中苦難是難免的,隻要我們用理性的心態去麵對苦難,把落在我們身上的苦難當做人生的一所大學,在這所大學裏磨煉我們的意誌,你一定會從這所大學畢業。
2.挫折是成功前的一場演習
人生挫折在所難免,我們不能完全避免挫折的發生,那我們為什麼不把挫折看做是成功前的一場演習,經過每一次的挫折積累經驗。因此隻要我們不被挫折打倒,而是把挫折當成成功前的一次次的演習,你一定會達到成功的頂峰。
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但我認為更應該把挫折看做是成功前的一場演習,人生坎坷,難免有挫折,如果我們能把挫折看做是成功前的一場演習,經過每一次的挫折積累經驗,把演習變為實戰,取得偉大的勝利也不再是神話。
著名的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關於失敗與挫折這樣說道:“這裏,先讓我們說明失敗與暫時挫折之間的差別。且讓我們看看,那種經常被視為失敗的事實際上隻不過是暫時性的挫折而已。有時候,我甚至認為,這種暫時性的挫折實際上是一種幸福,因為它會使我們振作起來,調整我們的努力方向,使我們向著不同的但卻是更正確或者更美好的方向前進。”是啊,挫折隻是成功前的一場演習,如果我們把挫折也當成一種幸福,你就會振作精神,把你的挫折轉化為力量,勇敢地攀上成功頂峰。
錫德尼·普瓦蒂埃是在貧民窟中長大的孩子。但與其他孩子不同的是,從小時候起,他就有自己的思想,他常常思考著怎樣去改變自己的命運。於是,在他16歲時,他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隻身前往紐約闖蕩。當時,錫德尼隻受過不到兩年的教育,並且口袋裏隻有3美元;他能找到的惟一可供睡覺的地方就是廢棄的屋頂,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餐廳裏洗碗。
錫德尼對表演一無所知,但他還是到一家黑人劇院去應聘,結果被錄取了。然而,因他所受的教育有限,劇本上有很多字都不認識,背台詞時非常困難。
有一次,導演竟然打斷他的朗誦,大聲地喊道:“別再浪費我的時間啦!你根本就不是表演的材料。”
這樣的打擊在很多情況下會阻礙或摧毀大多數人的意誌,但錫德尼卻比任何時候更為堅定,他絕不放棄自己的理想。他從幹洗碗工所得的微薄工資裏省下錢來,買了一台收音機,把它作為學習用具。到晚上休息時,他一連幾小時聽播音員說話,努力使自己跟他一樣吐字清晰。他還在這家飯館裏找了個樂意教他識字的人幫助他。
後來,錫德尼又來到這家黑人劇團,說服劇團領導讓他參加表演課。錫德尼暗暗下定決心,他要成為黑人和白人演員中最優秀的一員。後來的事實證明:錫德尼是他們那一代最優秀的演員之一。
錫德尼·普瓦蒂埃在遭受挫折後,並沒有消沉,而是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意誌,朝著自己設定的目標努力。在經曆了一次又一次的暫時的挫折後,他終於獲得了成功。
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怎樣看待人生經曆的這一個又一個的挫折,如果你隻把挫折當成成功前的演習,在挫折後你就會重振精神走向成功。
美國著名電台廣播員莎莉·拉菲爾在她30年職業生涯中,曾經被辭退過18次,可是她每次都放眼最高處,確立更遠大的目標。最初由於美國大部分的無線電台認為女性不能吸引觀眾,沒有一家電台願意雇用她。她好不容易在紐約的一家電台謀求到一份差事,不久又遭辭退,說她跟不上時代。但莎莉並沒有因此而灰心喪氣。她總結了失敗的教訓之後,又向國家廣播公司電台推銷她的清談節目構想。電台勉強答應了,但提出要她先在政治台主持節目。“我對政治所知不多,恐怕很難成功。”她也一度猶豫,但堅定的信心促使她大膽去嚐試。她對廣播早已輕車熟路了,於是她利用自己的長處和平易近人的作風,大談即將到來的國慶節對她自己有何種意義,還請觀眾打電話來暢談他們的感受。聽眾立刻對這個節目產生興趣,她也因此而一舉成名了。
如今,莎莉·拉菲爾已經成為自辦電視節目的主持人,曾兩度獲得重要的主持人獎項。她說:“我被人辭退18次,本來會被這些厄運嚇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結果相反,我讓它們鞭策我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