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狹隘型性格及命運(2)(2 / 2)

後來,巴黎的一家書店和一家畫店幾乎同時給徐悲鴻寄來了近1000法郎的稿費。徐悲鴻立即把蔣碧微接上街頭,買了一把音色無比優美的小提琴送給她。而她剛剛在斜對麵一家時裝店的櫥窗裏,看到一件漂亮的皮大衣,價錢跟那把琴差不多。她不顧徐悲鴻的惋惜與不快,堅持買下了那件皮大衣,並且還振振有詞地說:“在社交場合,我連件普通的大衣都沒有,更不用說像樣的大衣了,我覺得難堪。”性格與追求上的不同,使他們又往情感邊緣走近了。

正在這時,一個在英國倫敦學習美術的中國留學生張道藩慕名而來,特來拜訪徐悲鴻。這位舉止闊綽的花花公子無心學畫,因而在繪畫上一無所成,但在尋花問柳上倒有一套。他那雙狡黠而邪惡的眼睛,從第一次看蔣碧微起,就閃出了興奮的光芒。便打起了蔣碧微的主意。

徐悲鴻為了籌款買畫和解決生計問題,決定回國一趟。徐悲鴻走後,蔣碧微一個人留在巴黎。她以為一定會寂寞無聊,想不到正好相反。這時,張道藩也到了巴黎學畫。他經常陪蔣碧微去咖啡館,聊天,看戲,看電影,她與張道藩一起成雙成對地不時出現在各種晚宴和舞會上。張道藩對她“關懷”備至,她感到快樂極了。從此,蔣碧微對於音樂便失去了興趣,徐悲鴻為她買的小提琴也靜悄悄地躺在屋角裏,與塵埃作伴。

後來他們回國後,徐悲鴻移居南京,搬進了中央大學寬敞明亮的樓房裏,月薪300元。優厚的待遇,安定的生活,使蔣碧微感到滿意。但家庭的裂痕不僅沒有消失,而且在慢慢擴大,這時,張道藩是國民黨“中統”特務在文化界的一個頭目。他不但親自出馬不斷討好蔣碧微,以博取她的芳心,而且,他還把特務手段運用到徐悲鴻的生活中,他精心策劃了一個所謂“第三者”插足的陷阱,使蔣碧微醋勁大發。

蔣碧微在性格上所表現出的狹隘,有時不可思議,原來,在中央大學的教室裏,有一位名叫孫多慈的旁聽生。她是安徽壽縣人,平時沉默寡言,不愛與人交往,長得也一般,但她天資聰穎,又刻苦好學,所以進步很快。旁聽期滿後即以繪畫100分的成績,考入中央大學藝術係。在當時的女學生中,這樣才華出眾的是不多見的。徐悲鴻十分滿意她的作品,有意栽培她,有時還在課堂上說幾句讚揚和鼓勵的話,這本是人之常情。但是作為中統特務頭目的張道藩,在中央大學藝術係也有著自己的爪牙。他們隨時向張道藩和蔣碧微報告徐悲鴻的一舉一動,不僅妄加揣測,而且添油加醋。蔣碧微聽後大發雷霆,不管徐悲鴻怎樣解釋,她亦充耳不聞。此後,她對徐悲鴻的一舉一動都疑神疑鬼,對他要做的每一件事都心存反感。

心胸狹隘的蔣碧微麵對自己丈夫的難處,她卻幸災樂禍。其實這時的蔣碧微已露出了明顯的狹隘、好逸惡勞的個性,已使她的本質發生了變化。徐悲鴻希望與蔣碧微和好。但蔣碧微隻將他當作客人接待,她讓出自己的寢室,睡到外麵,並叫傭人把徐悲鴻帶回的東西統統擱在畫室裏,結果是不歡而散。徐悲鴻隻好去了廣西。

1937年7月,日本大舉入侵中國。眼看國難深重,正在桂林的徐悲鴻急忙趕回南京,打算將家小都接到桂林。但是,他萬萬沒想到,分居的兩年中,蔣碧微已成了張道藩的情婦。

1942年的夏天,當徐悲鴻得知嶽父蔣梅笙在重慶病故,他不計與蔣碧微這幾年的冷淡和衝突,與她坦率的談了許多。蔣碧微表示不必再調解了,徐悲鴻萬分悲切,對蔣碧微提出的要100幅畫,並由她親自挑選,還要100萬贍養費作為離婚條件的苛刻要求,他一概答應下來。他對蔣碧微的心,已經死了。

蔣碧微與徐悲鴻因感情而結合在一起,如今又因個性而分手了,個性狹隘的蔣碧微,由起初的性格不合,而致使過分苛求,本質變壞,做了國民黨特務頭子的情婦,其後半生的命運可想而知。

有人因性格狹隘而失去朋友,有人因性格狹隘而失去美滿婚姻,有人因性格狹隘而不得善終。如果一個人因性格狹隘同時具備以上三點,那其命運很可能會是悲劇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