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前夕,柳如是為當地惡霸謝三賓所逼,毅然嫁給了當時的文壇領袖錢謙益。二人在船上舉行婚禮時,岸上一班士紳認為錢學士娶妓女,乃“有褻朝廷之名器,傷士大夫之傳統”,紛紛對婚船拋打石瓦,柳如是卻怡然自得,當時柳如是才23歲,錢謙益已屆花甲。
柳如是的豪爽與其他女性不同,激進思想始終占主流,她明目張膽的參與抗清活動,並且身體力行,更有男兒所不能之舉。崇禎末年,李白成農民軍近逼京畿,清軍鐵騎頻頻叩關,柳如是新婚不久,與老夫君“洞房清夜秋燈裏,共簡莊周說劍篇”,為國事憂心如焚。不久,柳如是勸說以花甲之年的丈夫請纓出戰,未收回音,便出遊京口。
明亡後,柳如是欲自盡殉國未遂。接著,清王朝擊敗李白成攻占北京,旋即率師南征,明朝亡國遺臣南渡長江,在南京擁立福王朱由崧為帝,改元弘光,史稱南明。柳如是得訊後,催丈夫去弘光政權效力,為抗清複明盡責。孰不知,錢謙益不僅投靠到亂政誤國的閹黨馬士英、阮大铖帳下,與抗清名將史可法作對,而且在清軍渡江後,率弘光小朝廷的一班臣僚在南京城外跪降。對丈夫屈膝降敵的行為,柳如是肝膽俱碎,憤不欲生。年秋,清廷旨諭南明降臣至北京授職。北行之日,秋風慘淡,四野白骨拋散,清軍戰旗獵獵,刀劍閃光,押送眾多降臣默然而行,狀如出殯。眾降臣皆帶妻妝隨行,惟有柳如是堅不肯從。她不懼殺身之禍,穿大紅衣衫,隻身立於路邊為丈夫“送行”。這在當時殺氣騰騰的清軍麵前,就像舉起一麵反清複明的大旗,因為朱明王朝的“朱”字即紅色之意,此舉足令在場降臣們目瞪口呆,慚然失色。柳如是本想當場羞辱降臣,激怒清軍,然後慷慨就戮以全名節,孰不知初入中原的滿族兵將不解此意,使她幸免於難,堪稱壯哉!
錢謙益在北京供職僅兩個月便告病回鄉,原來柳如是初嫁錢謙益時,錢的原配夫人及府內一班女眷嫉恨在心,幾欲操刀相向,錢謙益不得不回來解決家政。
盡管如此,柳如是反清的鬥誌並未稍減,她敦促丈夫為瞿式耜密報中原情況。瞿曾是錢謙益的弟子,此時正擁兵廣西桂林,輔助永曆皇帝抗拒清兵。翌春,柳、錢夫婦又結識當時著名學者和反清鬥士黃宗羲,並贈黃金資助其秘密活動,同時遊說明降將馬進寶反戈抗清。
柳如是雖然俠義豪爽但也不是事事盡如人願,當江南諸多抗清之師均遭失敗後,柳如是又把複明的惟一希望寄托在福建沿海的鄭成功身上。後來鄭成功兵敗,柳如是深感複明無望,遂與丈夫返回常熟老家,擬修明史總結明亡教訓,作為餘生的惟一寄托。天不作美,藏書富甲江南的絳雲樓失火,萬卷書冊成灰燼,這把大火也燒掉了柳、錢二人的修史之夢。
不久,錢謙益病死,柳如是晚境極為淒苦。她數年資助抗清義師,又出資營救丈夫出獄,資財已盡,生活無著落。而錢氏族人則終日逼債。錢謙益的原配陳夫人等每日堵門叫罵,追逼資產。柳如是強忍怒火,從容斂葬夫君屍體,安排好獨生女兒的後事,遂於投繯自盡,情狀極慘。時距錢謙益之死僅兩個月。
雖是女子,卻勝似丈夫,豪爽個性鑄就了柳如是悲壯的命運。生則轟轟烈烈,死則戛然而止,這也就是豪爽俠義性格的命運。
豪爽性格者的生命都是精彩的,他們在命運的過程中麵斬釘截鐵的個性,一擲千金的磅礴氣勢足以掩蓋命運結局的悲歡。而那些痛快壯哉的英雄事跡,讓無論那一個時代的人都會熱血沸騰,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