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多疑型性格及命運(2 / 3)

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不要看到自己的缺點就灰心喪氣,與其相比更重要的是發現自己的優勢,培養自信心和自愛心。多疑性格的人相信自己有能力,才會給他人一個良好印象的。這樣就會充滿信心地學習和生活。增強對自我的調節能力。一個人在人生旅程中,難免遭到別人的議論和流言。如果猜疑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其實大可不必放在心上,但丁有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要善於調節自己的心情,不要在意他人的議論,該怎樣做還是怎樣做,這樣不僅解脫了自己,而且產生的懷疑也煙消雲散了。

多疑的人在與朋友相處的時候要多多選擇加強交流,解除疑惑。其實,很多猜疑來源於相互的誤解,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就應該通過適當的方式,兩人坐下來交流。通過談心,不僅可以便各自的想法為對方了解,消除誤會,而且還避免了因誤解而產生的衝突。而當自己猜疑別人看不起你,在背後說你壞話,對你撒謊的時候,心裏可以不斷地反複地默念“我和他是好朋友”,“他不會看不起我”,“他不會說我壞話”,“他不會對我撒謊”。“我不該猜疑它”,“猜疑人是有害的”,“我討厭猜疑”等等。這樣反複多次地默念,就能克服多疑的毛病。心理學家證明,從心理上厭惡它,在觀念和行動上也就隨心理的變化而放棄它。

多疑的人在與別人交換意見的時候,應該多多選擇坦率地、誠懇地把猜疑問題提出來,心平氣和地談一談,隻要你以誠相見,襟懷坦白,相信疑團是會解開的。總之,多疑性格的人隻要始終保持實事求是,和頭腦清醒,再加上理性思考,就一定能從猜疑枷鎖中解脫出來。選擇更好的人生,完善命運的美好。

3.多疑型性格的命運

祖衝之從小就表現出對數學和天文學的濃厚興趣,他“專攻數術,搜煉古今”,但決不“虛推古人”,決不把自己束縛在古籍文獻、前人成說之中。他敢於懷疑前人的陳腐學說,敢於推翻前人的錯誤理論,能批判地接受前人的科學遺產。在青年時,他就對張衡、鄭玄等人的學術成就進行了仔細研究,校正了其中的一些錯誤,取得了許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此外,他在音律、文學、考據方麵也有造詣,他精通音律,擅長下棋,還寫有小說《述異記》。是曆史上少有的博學多才的人物。為紀念這位偉大的古代科學家,人們將月球背麵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祖衝之環形山”,將小行星1888命名為“祖衝之小行星”。

凡在科學史上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的人,都是抱著懷疑的態度敢於向權威挑戰的人。哥白尼敢於懷疑亞裏士多德的理論,懷疑“地心說”,才創立了全新的“日心說”。到了17世紀初,又出現了一位敢於向權威提出懷疑的學者——哈維。

哈維出生於英國一個富裕農民的家裏。他畢業於英國的劍橋大學,之後到意大利留學,5年後他成為醫學博士。在意大利學醫時,他還常常去聽伽利略講授力學和天文。深受這位教授的影響,這使他的求知欲已跨越了學科的界線。伽利略注重實驗的做法,對哈維影響極大,這為他日後研究醫學,發現人的血液循環奠定了基礎。

人的血液循環對於今天的青少年來講,再不是什麼神秘的事情。然而,在認識它的過程中多少科學家、學者付出了他們的生命。

在古代,著名學者、哲學家亞裏士多德的言論,被譽為僅次於神的權威,不容置疑。他對於人的血液循環毫無認識,因而十分錯誤地提出人體內充滿著空氣。這種錯誤的說法延續了幾百年,直到1800年前,被一位古羅馬的神醫蓋侖否定,他指出人血管裏流的是血。這比亞裏士多德前進了一大步。

蓋侖的理論認為,血液在人體內像潮水一樣流動之後,便消失在人體四周。由於他是一位名望極高的神醫,於是人們都把他這種血液理論奉為真理,不許懷疑。

然而科學是不斷發展的。到16世紀,歐洲文藝複興促進了科學的發展。比利時的醫生維薩裏認為蓋侖的理論是錯誤的。西班牙的醫生、宗教的改革者塞爾維特便提出血液在心肺間進行循環的看法,這兩位巴黎大學裏的同學,相繼向權威蓋侖發起挑戰。但是維薩裏受到宗教裁判所的迫害,被判處死刑。塞爾維特由於出版《基督教的複興》觸犯了西班牙教會,被人出賣,在日內瓦被當作“異教徒”活活燒死。這兩位醫生為了研究人的血液循環,向權威挑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