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自負型性格及命運(1)(2 / 2)

自負性格是一種對讚美成癮的症狀,為了獲得讚美,自負者會不惜一切代價。比如有人冒生命危險而求得“天下誰人不識君”的知名度,這就走向了自負的反麵那就是自毀、自虐。

自負往往成為自負性格者的一種非理性的力量。他們如果無法控製它,就會導致永遠不可能獲得內心的寧靜,永遠都會被無形的鞭子抽打,隻知道朝前奔走,而沒有一個可感可知的現實目標。自負者也會下意識地明白,總是從別人那裏獲得讚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會不自覺地限定自己的活動範圍,以回避外界任何可能傷及自負的因素。自負者會因為他的自私表現而喪失他最看重的東西,來自別人的讚美,這對他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並且可以使其進入追求讚美到追求失敗再到更強烈地追求而最終更大的失敗的惡性循環之中。自負者易患抑鬱症,原因就在這裏。

另外,自負性格的人有時會以不可理喻,甚至讓人難受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自負者時常過分關心自己的健康,總懷疑自己患了任何儀器都查不出來的某種疾病,即使自己都認為這種懷疑是荒謬的也無法擺脫疑慮,成天惶惶不可終日。

然而,自負性格的人如果能懂得控製自己,隻要他們能夠適度的“自負”,那自負的性格將會推動和激勵他們尋求知識、追求個人目標。同時,“自負”還會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讓他們在社會上擁有一席之地。

2.自負型性格怎樣去麵對“選擇”

因為自負所以自傷,自負性格的人麵對選擇,要中和自卑達到自信才是自負者命運的王道,而消除自負性格中的負麵影響更需謙遜的品質,選擇自信這才是自負性格的人成功之上上策。

英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係副教授傑西卡和心理學教授理查德·羅賓斯對於“自負”這一心理現象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自負性格的人”普遍具有的情感有兩種不同的表現,即自信和自負。

兩位研究者認為,“自負”是一種跨文化的現象,即使是身處偏遠部落的人們也擁有這種感覺。他們對40名來自於非洲某部落的人進行了研究。他們都沒有接觸過西方文化,不認識布什、湯姆·克魯斯,更不認識邁克爾·喬丹。但是,他們卻能夠從一堆表示情感的照片中,識別出哪個表示“自負”。實際上,對“自負”的敏感僅次於“高興”和“驚訝”,並且,在2歲半到3歲的兒童身上就已經能表現出“自負”這種情感了。

研究者通過研究發現,“自負者”有兩種選擇:一種選擇是“正當的自負”,又稱為“自信”;而另一種選擇是“傲慢的自負”,又稱為“自卑”。感到“自信”的人們,通常性格比較外向而且盡職盡責;然而那些感到“自卑”的人們,則更傾向於自暴自棄,而且他們往往把成功歸於先天的能力,而不是後天個人的努力。他們調查了110名自負性格的人,讓他們完成5項人格測試,發現選擇“自信”項目而得分高的學生,同時也表現出較強的自尊,選擇“自負”項目得分高的學生,則表現出自負和容易感到羞恥。

其實,一個性格自負的人,凡事都縮手縮腳,是不會有好結果的,對於一件事隻要你敢去做,就會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率,否則就是零,而自負還可以為你多增加幾個成功的百分點。但自負性格的人往往過於自負,因為過於自負太高估自己就等於失去了自己,無法真正了解自己的優缺點。《蚊子和獅子》中那隻蚊子它戰勝了獅子,卻成了蜘蛛的網中食,這難到不是因為過於盲目自負而導致的結果嗎?顯然活動的蚊子是可以躲過固定的蜘蛛網的,但是正由於它高估了自己的優點,而忽視了自己的缺點,所以它必須為此付出代價,所以過於自負來的後果可能是很嚴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