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自負,首先要有資本,庸碌無為之輩是決不配的,否則便是夜郎自大的笑話,不攻自破。而自負性格的人如果沒有竭盡所能點燃命運中那團“創造之火焰”並使之“閃熠不滅”,則往往使自己的缺陷特別醒目,充其量是弄些自私、虛榮的伎量讓那自命不凡的命運不至失落於無名之人的行列罷了。
1.自負型性格利與弊
說到自負,不免想到自卑。而自卑與自負看似有天壤之別,其實卻同病相憐。自卑者自己瞧不起自己,自負者,自己太看得起自己。但是究其產生的根源,那就是兩者都不能準確的評價自己,對自己沒有正確的認識。
打開《辭海》,“自負”這個詞的條目下是簡單明了的四個字:自恃,自許。無論從表麵還是從內涵來看,總有點貶義的味道,就連引用的《淮南子·詮言訓》也是這麼一句:“好勇則輕敵而簡備,自負而辭助”。有人又說:自負像一個泥潭,陷進去,就難以自拔。過於自負是個極端,自負性格的人往往都是因為過於自負而導致人生的失敗。自負性格者總是仰著頭走路,因為過於自信,常常趾高氣揚,昏昏然不辨東西,不是迷途就是跌跤。所以這些人認為自負是不斷進步的敵人。
而自負,雖然人們通常認為是走向失敗的催化劑,全然沒有使自己得以繼續生存或生存得更好的作用;但就促其產生的根本緣由來看,是因為那些自負性格的人懷疑不信任他人而一味的認為隻有自己才能承擔一切的結果。自負性格的人缺乏責任心,常用自負傲慢、妄自尊大、花言巧語和推諉轉嫁等態度來為自己的不負責任辯解,漠視正確的自重和自尊;在人際交往方麵,與他人缺乏感情交流,喜歡占便宜。在麵臨批評和挫折時,要麼表現出不屑一顧,要麼表現出強烈的憤怒、羞辱或空虛;容易給人造成一種毫不在乎和玩世不恭的假象,事實上卻很在意別人的注意和稱讚;為謀取個人利益不擇手段,隻願享受,不想付出等等。
那種張揚的自負者往往是藝術家們。從古至今,由西方到東方,從來不乏清高而孤傲的詩人,畫家,音樂家。有的人讀了盧梭的《懺悔錄》之後,總結出“這不是純正的懺悔,而是一部辨護詞構織了一個自我中心的世界圖象。”這其實是“人類劣性的話劇,而台詞卻是天使的聲音。”與其說他看到了盧梭的欺騙性,不如說他印證了榮格對藝術家的看法,當他們的創作欲不斷湧上來“耗幹了所有的才能”那種“渴望幸福、滿足與安全的普通欲望”便畸型發展,使自負及各種惡習變得特別顯著。“以致終身保持一種童稚的自我主義”的盧梭正屬於此類,然而,“他性格上的缺陷並不能隱蔽他作品中的光輝”,更不能阻礙他作為一代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學家和文學家從此影響後人。從“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陳子昂至自稱三百年內文章寫得最好的李敖,由一生畫法和風格迭變的畢加索到“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實在是有太多的藝術家帶著自負向世人展示他的“才富”。
從表麵上看,自負性格的人處處為自己物質的和心理的利益考慮,而實際上,他的一切利益都因為自負而受到了損害。自負性格的人常挾幾分高傲,所以治國平天下可能表現得氣勢輝宏,卻始終難成霸業。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未坐定江山便大封諸候頗有秦始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氣概,忽視漢王劉邦的力量,終為其擊敗,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拿破侖·波拿巴;據說他在一次過阿爾卑斯山時說“我比阿爾卑斯山還要高,”傲氣十足何等英偉!的確,他帥兵一度降服大半個歐洲,使法國資本主義得到充分的發展,但他的自負性格使之對外侵略擴張的欲望日益強烈,終於發動了以爭霸,掠奪和奴役別國為目的的侵略戰爭,正是這樣的自負性格使他有了最後滑鐵盧戰役的失敗,而最終卻失去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