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性格並非是一成不變的
變化是必然的,沒有事情是不會變化的,變化一直都是一種時尚和潮流,從世界誕生的那天起一切都在不停的變化,而芸芸眾生中你我的變化則通過性格的變化來體現。
性格不是固定不變的,它隨著時間、場所、情況和年齡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有的人在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時候一般比較老實,對上級領導忠誠溫順,容易取得領導好感。而進入成人期而且工作上也有一些經驗之後,他們便開始積極地發表主張,表現自己,有時顯得很強硬。有的人年輕時性格剛毅,處處走強,走向社會後,隨和年齡的增長,他們便開始克製自己,表現出穩重謙虛的態度,容易成為不願過分表現自己的謹慎派。不過,一般到了老年,又更加固執。有的人會由謹慎變成口直心快,但這不是性格的變化,而是由於熟悉了周圍的人和環境的緣故。由於這種人的性格自幼到老很少變化,相對來說,會讓人感到他們越活越年輕。
我們幼兒和少年時期非常認生,不願接觸人,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則變成另外一種人:積極發言,好提意見,交際廣泛,對人落落大方,擅長交往。但是,也許是過於自信的緣故,當他們對自己的成績和功勞自滿時,便變得傲慢起來。人們隨著年齡的變化,大都出現戲劇性的性格變化。
前南非“黑人國母”溫妮·曼德拉無疑是性格轉變最大的人,由原來的不屈不撓而變得偏激自私,爭強好勝變成了獨斷專行,自尊變成了冷漠。性格的改變,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昔日的國母形象蕩然無存,等待她的隻有接受法庭的審判。
溫妮·曼德拉曾無數次的站在曼德拉一邊,攜手與這位黑人總統共同奮鬥。被南非民眾譽為“黑人國母”。溫妮·曼德拉一直被全世界視為南非反對種族隔離政策的光輝象征,一位忠貞的妻子,這位偉大的女性不但為了丈夫的自由,而且為了南非人民的自由而無所畏懼地鬥爭著。可如今,她卻是一個涉嫌謀殺、攻擊、綁架的嫌疑犯,她所涉的人權案件有18起之多。此外,她至少還涉嫌多起腐敗案件,貪汙、揮霍了大筆國帑。加之在曼德拉坐牢期間,她與多名男子同居,甚至在她出獄的前幾周仍與她的情人頻傳情書,在曼德拉出獄後則公然與她年僅29歲的情夫同進同出,溫妮·曼德拉的整個形象已與魔女差不多。
是什麼原因使這位昔日光華四射的女性變成了被起訴的對象?是性格,一再遭受打擊和孤獨的溫妮·曼德拉由原來的不屈不撓變得偏激自私,由原來的爭強好勝變得獨斷專行,由原來的自尊變得冷漠。性格使她前半生輝煌,也因性格使她後半生變得墮落。
溫妮因性格的改變而改變了自己一生的命運,由受人尊敬的“國母”蛻變成了一名令人痛恨的殺人嫌疑犯,實在是一個令人掬哀痛之淚的巨大悲劇。而在中國,遺臭萬年的汪精衛也是這樣的一個人物。
國民革命時期,同盟會因為武裝起義的相繼失敗,大量革命青年為此失去寶貴的生命,梁啟超等保皇黨則乘機批評革命黨的暴力革命和革命黨領袖們,自己躲在安全的海外,卻唆使別人在國內搞送死的暴力革命。這一時在海外華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掀起了一股批評革命黨領袖的風浪,在“遠距離革命家”批判和“倒孫狂潮”的夾攻下,黨內黨外對革命灰心和懷疑的人士大量出現,同盟會一時間陷入失敗的邊緣。汪精衛當時是同盟會中無條件堅決支持孫中山的孫派骨幹,為了挽救革命、挽救同盟會,汪精衛主動提出自己去北京刺殺清政府高官,用鮮血來證明同盟會的領袖不是貪生怕死的“遠距離革命家”,使黨內黨外的懷疑人士重新樹立起對革命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