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花街戰役,戚繼光率領著戚家軍在浙江沿海各地奔馳。倭寇騷擾到哪裏,戚家軍就打到哪裏,把倭寇一夥一夥地殲滅。在戰爭中,戚繼光了解倭寇的騷擾大都有內線接應,即沿海各地的地痞流氓和不法商人跟倭寇有勾結。他們有的為倭寇傳送情報,有的坐地分贓,行為十分可恥。了解到這個情況後,戚繼光督促地方政府,在倭患嚴重的季節實施戒嚴,清查戶口和來往客商,對有嫌疑的進行監視,發現他們有不軌行動就加以逮捕。又對安分守己的百姓進行教育,要他們組織起來保衛自己的家鄉,遇有可疑的人要及時向官府和軍隊報告,以免壞人乘機搗亂,勾結倭寇。經過這樣一整頓,倭寇失去了內線,行動起來就沒有原先那麼猖獗了。
戚繼光為了擴充隊伍,增強戰鬥力,他又不斷地到金華、義烏去招募士兵。戚家軍從原先的3000人,擴充到了的100人。隊伍擴大了,就有了輪流休整訓練的條件。他常常帶著一部分隊伍四處奔襲,而把另一部分隊伍留在後方進行訓練,增強士兵的作戰能力。這樣一來,戚家軍的素質更加提高了,打起仗來更加所向披靡,戰無不勝了。倭寇被戚繼光和戚家軍的威名所震懾,逐漸地不敢再在浙江沿海施虐,浙江沿海的倭患比以前大大減輕。一部分倭寇開始向南轉移到福建沿海騷擾。
嘉靖四十一年秋天,戚繼光奉命率師南下,到閩北沿海掃蕩倭寇。閩北沿海的地形比較複雜,特別是寧德、霞浦一帶,離海岸線不遠處有許多小島。這些島嶼常被倭寇當作藏身之處。他們平日藏在島上,趁沿海漁民打魚滿載而歸,或者陸地上農村莊稼豐收的季節,就四出打劫騷擾。搶劫得手以後,就把搶來的糧食和財物藏在島上,等船隊到來時運走。
在寧德縣東北約20裏處的海域中有個小島叫做橫嶼,跟大陸隻隔著淺灘,漲潮時,一片汪洋,退潮時,成了泥濘的沙灘,上麵鋪些木板或稻草就能過去。倭寇就利用這樣的地理條件,在橫嶼上安營紮寨,時常到寧德四鄉騷擾。戚繼光帶兵到了寧德以後,察看地形,迅速擬定出了作戰方案。他先派兵占領大陸上正對著橫嶼的張灣,拔除了接應倭寇的據點;又派人運來許多稻草,命令士兵們每個人背著一捆稻草,乘退潮之際,把稻草鋪在淺灘上,匍匐前進。出發前,戚繼光告誡士兵們說:在漲潮之前,必須消滅倭寇,攻克橫嶼,否則,一漲潮,就沒有退路了。士兵們知道這一仗關係重大,如能攻克橫嶼,閩北沿海的倭患就能掃清了。於是他們人人奮勇,個個爭先,很快就登上橫嶼,跟敵人展開白刃戰。倭寇沒有料到戚家軍的士兵能如此不怕犧牲地渡海作戰,嚇得四散奔逃。最先衝到島上的戚家軍士兵,乘倭寇慌亂之時,衝入他們的大本營放起火來。倭寇見自己的大本營被燒,沒有了退路,隻好紛紛放下武器,跪地求饒。這一仗,戚家軍全殲了島上的倭寇,又一次獲得重大勝利。
橫嶼戰役後,戚家軍乘勝又奔襲了盤踞在牛田(今福建省福清縣東南)和興化(今福建省莆田市)的倭寇,把倭寇在福建的三大據點全都連根拔除。
福建的倭寇平定後,戚繼光班師回到浙江,但不久倭寇又侵犯福建,戚繼光又一次奉命拿下,與俞大猷配合作戰,一鼓氣蕩平了倭寇。倭寇殘餘勢力流竄到廣東,戚繼光、俞大猷追趕到廣東。最後終於肅清了倭寇的殘餘勢力。
愛國英雄戚繼光,以其堅強的毅力,經過十多年風裏來雨裏去的艱苦作戰,掃平了東南沿海的倭寇,使那裏的人民得以安居樂業。直到今天,東南沿海各地還流傳著許多戚繼光平倭寇的故事,人們以崇敬的心情懷念這位愛國英雄。許多地方還為他修建了祠堂,供奉著他的塑像或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