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軍聽說楊繼業帶兵打來,知道他不好對付,就集中兵力將他團團圍住。楊繼業、楊延玉父子雖然英勇奮戰,殺死了許多敵人,怎奈雙方眾寡懸殊,敵人總是殺不完,並且包圍圈還在逐漸縮小。戰鬥從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楊繼業終於帶著剩下來的士兵殺出重圍,且戰且走,慢慢向陳家穀靠近,希望潘美他們趕快前來接應。
哪知道潘美的隊伍早已離開陳家穀。原來當戰鬥剛開始時,潘美確實是在陳家穀等蘆的。等了一些時候,王侁登高眺望,沒有見到前麵有戰鬥的.跡象,他以為楊繼業已把遼軍打敗,往前追殺過去了。他怕楊繼業得了頭功,也想趕去搶占點功勞,就帶兵離開陳家穀前進。潘美也懷著同樣的鬼胎,帶兵沿著灰河向西南的方向行進。過了一會兒,聽說楊繼業在前方打了敗仗,正在退兵,他們趕快帶兵向後逃跑,再也顧不得接應楊繼業了。
楊繼業和兒子楊延玉帶領剩下來的100多人,退到陳家穀,見沒有一個宋軍出來接應,知道大事不妙,他不禁放聲大哭起來,隻好再抖擻精神,指揮這100多人,跟追趕上來的遼軍拚殺。戰鬥又進行了很久,楊繼業已受傷10多處,滿身都是鮮血,兒子楊延玉和100多人全都犧牲了。但是楊繼業還是揮動著大刀,殺死了幾十個敵人。最後,他的馬受傷倒地,他被遼兵捉住,押送到遼軍大營。遼將勸他投降,楊繼業堅決地拒絕了。他長歎一聲說:“皇上待我恩重如山,我希望能以殺敵立功報效國家,可是奸臣逼我在不利的情況下出兵,以致道到失敗,我還有什麼臉活著呢!”於是他開始絕食,3天後就光榮犧牲了。
宋太宗得知楊繼業犧牲的消息,十分悲痛。當他知道了事情的全部過程後,下詔褒獎了楊繼業、楊延玉父子,追贈楊繼業為太尉、大同軍節度使,賜給他的家屬布帛1000匹、糧食1000石,表示慰問。同時,將潘美官降3級;將王侁撤職,發配舍州,劉文裕撤職,發配登州。
楊繼業共有7個兒子,除楊延玉以外,還有楊延昭、楊延浦、楊延訓、楊延環、楊延貴、楊延彬等6人,其中以楊延昭最有名。楊繼業攻打朔州的時候,楊延昭在陣前衝殺,飛箭射穿了他的手臂,他還堅持戰鬥。楊繼業犧牲後,楊延昭繼承父親的遺誌,被派去鎮守邊關。有一次,遼軍包圍了他所鎮守的遂城,日夜輪番攻城,形勢十分危急。楊延昭帶領士兵在黑夜用水澆城,使得城牆外麵結了一層滑溜溜的冰。遼軍雖然人多,卻沒有一個能夠爬上城牆,最後隻好解圍退走。又有一次,遼軍南侵,楊延昭先派精銳部隊埋伏在羊山以西的險要地帶,然後正麵阻擊敵人,且戰且退。退到羊山西邊的埋伏減內,一聲號令,伏兵齊發,把遼軍打得大敗而逃。楊延昭鎮守邊關20多年,身經百戰,遼軍都很怕他,因他排行第六,就都稱他為“楊六郎”。
楊延昭的兒子楊文廣,也是一員猛將,曾先後在名臣範仲淹、名將狄青手下任職,在西北抗擊過西夏的進攻,立有汗馬功勞。
楊繼業、楊延玉、楊延昭、楊文廣祖孫三代,都是有功於宋朝的愛國英雄,他們真稱得上是一門忠烈的楊家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