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金錢當然可以給人帶來暫時的快樂。可金錢一旦被作為某種籌碼,就不能在買到任何東西。得隴望蜀,人的欲望沒有滿足的時候,越是富有的人,其占有欲也越強烈。人世間的痛苦大多是來自於欲望的不滿足——企圖通過物質的快樂來滿足精神的快樂是不可能的。
富翁與窮漢
如果我們安心享受自己的生活,不和他人攀比,那麼,每一天都是充實的、美好的。
知足與快樂相關,因為知足後心境才能平和,待人才能謙和,微笑才能自然,雖然日子平淡如水,也能夠從中享受生命的天倫之樂。這種人生境界是整日泡在榮華富貴中而永遠沒有滿足感的人所無法想象的。
換腦袋有兩個人,一個體弱的富翁,一個健康的窮漢。兩人相互羨慕著對方。富翁為了得到健康,樂意出讓他的財富;窮漢為了成為富翁,隨時願意舍棄健康。
一位聞名世界的外科醫生發現了人腦的交換方法。富翁趕緊提出要和窮漢交換腦袋。其結果,富翁會變窮,但能得到健康的身體;窮漢會富有,但將病魔纏身。
手術成功了。窮漢成為富翁,富翁變成了窮漢。
但不久,成了窮漢的富翁由於有了強健的體魄,又有著成功的意識,漸漸地又積起了財富。可同時,他總是擔憂著自己的健康,一感到些微的不舒服便大驚小怪。由於他總是那樣擔驚受怕,久而久之,他那極好的身體又回到原來那多病的狀態裏,或者說,他又回到了以前那種富有而體弱的狀況中。
那麼,另一位新富翁又怎麼樣呢?他總算有了錢,但身體孱弱。然而,他總是忘不了自己是個窮漢,有著失敗的意識。他不想用換腦得來的錢相應的建立一種新生活,而不斷地把錢浪費在無用的投資裏,應了“老鼠不留隔夜食”這句老話。
錢不久便揮霍殆盡,他又變成原來的窮漢。然而,由於他無憂無慮,換腦時帶來的疾病也不知不覺地消失了。他又像以前那樣有了一副健康的身子骨。
最後,兩人都回到了原來的模樣。
其實,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和這兩位換腦者一樣,總是不滿足,總是忽略了自己身邊美好的東西。
智慧感悟:如果我們僅僅想獲得幸福,那很容易實現。但如果我們希望比別人更幸福,就會感到很難實現,因為我們對於別人幸福的想象總是超過實際情形。人生應該有兩個目標:第一個是盡力去爭取想要得到的東西;第二是享受它,享受已經得到的東西。而有些人總是朝著第一個目標邁進,而從來不爭取第二個目標,因為他們根本不懂得享受。
節製你的欲望
欲望就像是一條鎖鏈,一個牽著一個,永遠都不能滿足。
在《薩迪寓言》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商人,隨身帶了五十個奴仆,還有一百五十頭駱駝。一天晚上,他在波斯灣怯失島的寓所接待他的朋友,終夜誇誇其談。
他說:“我在土耳其斯坦存著一批貨;我在印度斯坦有一批花色品種齊全的商品;這張是商號開給我的抵押單,這張是房契。”又說:“我打算到亞曆山大裏亞去住一陣,那邊空氣好,有益於身體健康,惟一不足的地方就是地中海風浪太大,現在還不能去。我隻想再作一次旅行,實現以後就深居簡出,了此餘生,不再出外經商了。”
朋友問他:“你的旅行計劃怎麼安排?”
他說:“聽說硫磺在中國能賣個好價錢,我想把波斯的硫磺帶到中國,把中國的瓷器帶到希臘,把希臘或威尼斯的綢緞帶到印度,把印度的鐵帶到阿勒頗,把阿勒頗的玻璃品帶到也門,再從也門把花布帶回波斯。然後我就守著我的鋪子,不再出外旅行了。”
他滔滔不絕地說下去,一直說到聲嘶力竭,最後說道:“你也談談你的看法吧。”
朋友說道:“沙漠裏有個商人從駱駝上跌下,你沒聽見他臨死時所說的話嗎?他說:貪婪的眼睛如果不滿足,終究會被黃土封住。”
隻有懂得知足的人才會得到快樂。那些被欲望所累的貪婪人,永遠不會感到滿足,到頭來將會一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