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生命的基礎,是幸福的源泉。盡管擁有健康並不能擁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卻會失去一切。健康不是別人的施舍,健康是對生命的一種愛惜,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德國作家哈格多恩說:“惟有健康才是人生。”美國作家愛默生說:“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健康是1,萬事為0,隻有保持住1,後麵才會有無數個0。健康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有了健康,才有一切;失去了健康,一切都將化為泡影。
不要成為工作狂
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於在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但人們常常隻有在失去它的時候才認識到它的重要。如果你的身體孱弱,無法享受生活的快樂,那麼擁有更多的金錢或更高的職務又有什麼意義呢?
喬治先生的秘書在接待一位來訪的大客戶時說:“很抱歉,我們經理剛去夏威夷度假了,要不您等四天再來吧!”
“什麼!四天?他扔下這麼大的攤子,竟然去度假四天!”客戶的眼睛如同兩隻銅鈴,仿佛質問的對象是自己的下屬。
“是的,經理走之前,交代得很清楚,在這四天中不要用公事打擾他!”秘書畢恭畢敬地回答。
“那麼,我給他打電話可以嗎?”客戶緊接著問,“我不談公事!”秘書猶疑著答應了。
“你工作一個小時可以掙50美元,你一下子就休息四天,一天八個小時,一個月就少掙1600美元,一年你就少掙12個1600美元,老兄這值得嗎?”客戶接通了喬治先生的電話,開始叫起來。
喬治先生懶洋洋地在電話裏回答:“我一個月多工作四天,一天八個小時,我能多掙1600美元,可是我的壽命將減少四年,四年的損失就是48個1600美元,到底哪種損失更大呢?”
當工作和健康有了衝突的時候,你會怎麼辦呢?喬治先生毅然選擇了休息,投入到自然美景中,享受生活的樂趣,這樣無疑更有利於工作,更有利於事業發展。
不管是幸運或是不幸,壓力是磨練我們性格的必修課。據美國職業壓力協會估計,壓力及其所導致的疾病——缺勤、體力衰竭、神經健康問題每年耗費美國企業界3000多億美元。因此,我們必須從容地安排自己的工作節奏,不要讓過度的工作壓力成為我們健康的殺手。
智慧感悟:叔本華說:人類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人們總是習慣於用健康換取金錢,再用金錢來換取健康,這是一種奇怪的邏輯,要知道,騰不出時間來休息的人遲早會騰出時間來生病,不管是心甘情願還是身不由己地成為“工作狂”,人們都想在掙錢中體現自身價值,證實自我。這固然沒有什麼不對,社會也需要這些兢兢業業的人創造財富。但是,任何財富都是建立在健康基礎上的,隻有基礎打好了,才能使上麵的建築越壘越高。人生在世,隻有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才不枉在這個世界上活一回。
過有規律的生活
人應該按照正常的生物節律生活,誰違背了生物節律,誰就要受到它的懲罰;誰不按這個節律活動,誰就會與“魔鬼”交上朋友。
某著名養生專家認為:人體的一切生理活動都是起伏波動的,有高潮也有低潮。人體內有一個“預定時刻表”在支配著這些起伏波動,養生專家們稱之為“生物鍾”。人體血壓、體溫、脈搏、心跳、神經的興奮抑製、激素的分泌等100多種生理活動,都是生物鍾的指針,反映了生物鍾的活動狀態。人體各器官的機能是按“生物鍾”來運轉的,“生物鍾”準點是健康的根本保證,若“錯點”則是柔弱、疾病、早衰、夭折的禍根。
德國哲學家康德活了80歲,在19世紀初算是長壽老人了。有醫生對康德一生做了極好的評述:“他的全部生活都按照最精確的天文鍾作了估量、計算。他晚上10點上床,早上5點起床。接連三十年,他一次也沒有錯過點。他早上7點整外出散步。哥尼斯堡的居民都按他的活動來對鍾表。”據說康德生下來時身體虛弱、青少年時經常得病,後來他堅持有規律的生活,按時起床、就餐、鍛煉、寫作、午睡、喝水、大便,形成了“動力定勢”,身體從弱變強。生理學家也認為,每天按時起居、作業,能使人精力充沛;每天定時進餐,屆時消化腺會自動分泌胃液;每天定時大便,能防治便秘;甚至每天定時洗漱、洗澡等都可形成“動力定勢”,從而使生物鍾更“準時”。誰若違背了這個生物鍾,誰就要受到懲罰。
因此,我們不讚同年輕人通宵看電影、泡吧,因為通宵熬夜會使你的生物鍾“錯點”,表麵上看沒什麼變化,但會導致身體激素分泌紊亂。如此日積月累,“錯點”便會在身上產生反應,患病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