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回答說:“為什麼不呢?一切都這麼美好。”“你很能承擔煩惱。”他又說。然而老太太的回答令他大吃一驚。“耶穌在星期五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那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後就是複活節。所以,當我遇到不幸時,就會等待三天,之後一切就恢複正常了。”
“等待三天”,以迎接三天後的日子,這是一顆多麼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心。
我們從來就不承認與生俱來的命運,但知道人生並非總是鶯歌燕舞,四季如春,總是伴隨著幾多不幸,幾多煩惱。
其實,每個人的心,都好比是一顆水晶球,晶瑩閃爍。然而一旦遭受不測,背叛生命的人,會在黑暗中漸漸銷殞;而忠實於生命的人,總是將五顏六色的光線折射到自己生命的每一個角落。
簡單貼士:
1.一個身處逆境卻依舊能含著笑的人,比一個一旦陷入困境立即崩潰的人,獲益更多。身處逆境而樂觀的人才是值得欽佩的人。
2.遭遇困難,放大痛苦,隻會讓生命黯然失色。坦然麵對,縮小痛苦,迎著命運重拳出擊,將會誕生新的生機。
3.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有煩惱,當你麵對煩惱時,你要想這煩惱不是永久的,給它一個期限,期限一過就恢複正常,那你的生活將不會被煩惱所累,永遠輕鬆舒暢。
都是一樣的
“不知謙恭和睦的人,不但會遭到物質上的損失,而且還將因此失去一切生活上的情趣。”
一個人的處境是苦是樂常是由自己的主觀心境造成的。有人安於某種生活並能樂在其中,有人不滿於自己的處境隻好努力另找出路。其實環境隻是供我們生活的場所,而它是否能讓你身心感到愉快,完全取決於你的主觀心態和處世之道。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老人坐在一個小村邊的公路旁。一位陌生人開車經過他的身邊時,把車停下來,向他問道:“老人家,請問這是什麼村子?住在這裏的居民屬於哪種類型?我想決定是否搬到這裏居住。”老人抬頭看了一下這位陌生人,反問道:“你剛離開的那個地方的居民,是屬哪一類的人呢?”
陌生人回答說:“都是些很不友善的人。我住在那兒感到很不愉快,因此打算搬到這兒來居住。”這位老人說到:“先生,恐怕你會感到失望的,因為我們村裏的人跟他們完全一樣。”
又過了一會兒,又有一個陌生人向老人打聽同樣的情況,老人也反問他同樣的問題。這個人回答說:“啊,那兒的人都十分友好,我和家人在那兒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但我正在尋找一個能讓我感到更和諧友善的地方,因此我搬出來了,盡管我們很留戀以前那個地方。”
老人聽了以後,說道:“年輕人,你很幸運。在這裏居住的人都是跟你差不多的人,相信你會喜歡他們,他們也會喜歡你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完全取決於你自己,你真誠地去喜歡別人,也必將得到別人的喜歡。
簡單貼士:
1.當你對你所處的環境和人們感到不滿意時,試著對你所處的惡劣環境或人們,更積極主動地表達心中的善意,那麼情形必會有所改善。
2.用信任的態度來對待別人,別人也會這樣信任你,用挑三揀四的態度評論別人,別人也會對你挑三揀四的。
3.境由心生,你的心裏懷著和諧和友善,你所處的環境也將是和諧友善的,你的心裏懷著不滿和怨懟,你所處的環境也將令你不愉快。所以請改善自己的心情,那麼無論任何環境,你都會身心愉快。
慈善的讚美效果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主要是靠語言的應用,靠可貴的真誠。真誠地讚美別人是為人處世的藝術。
卡耐基建議在交往時,要“慷慨地讚美”。裏奇在禮貌的準則中提出“要盡量讚美他人”。可見,待人處世,與人交往,適度的讚美他人是重要的。
讚美是發自內心深處對他人的欣賞,是對他人關愛的表示和體現,是人際關係中一種良好的互動過程。人人都渴望讚美,不管是小孩還是大人,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不管是平凡的人還是偉大的人,人人都離不開讚美,讚美是對付出的一份酬報,是影響他人的一種魔力,被人讚美,是令人喜悅的事情。
讚美他人首先必須真誠。每個人都珍視真心誠意,真誠的讚美是取得他人信任的推進器,而虛情假意的讚美隻能讓人覺得你是在嘲笑或嫉妒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