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細節到位,執行才完美(1 / 3)

第一節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三章》中有:“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意即天下的難事都是從容易的時候發展起來的,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因此聖人始終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夠成就大的功業。的確,無數的成功,皆源於細節的完善。

高先生是一家著名文化公司的總經理,他想要雇一名勤雜工到公司裏來打雜,最後他挑選了一名隻有高中學曆的小夥子小楊。“我真的很想知道,”他的一位朋友疑惑不解地問他,“你為什麼選他呢?他既沒有帶介紹信,也沒有人推薦。許多大專生都想進你們公司,你為什麼偏偏就選了他呢?”

高先生笑著說:“不,你錯了,他帶了很多介紹信。他在門口時輕輕擦去了鞋上的泥,並將使用過的紙扔進了垃圾桶。進門之後他隨手關上了門,這說明他做事非常小心謹慎。進了辦公室後,他脫去了帽子,回答我的提問時幹脆果斷,這說明他很有禮貌、很有教養。其他人直接坐到椅子上準備回答我的問題,而他卻把我故意扔在椅子旁的幾張紙拾起來,還問我是不是把它們丟掉。他的衣著非常整潔,頭發、脖子等非常幹淨,一看就是一個講究衛生的人。這些細節難道不是最好的介紹信嗎?再看其他應聘者,盡管有幾個還是朋友介紹來的,可是他們對此次應聘的毫不在乎,回答問題時的漫不經心實在是令我失望。”

案例中,小楊幾乎將每一個細節都做得無可挑剔,迅速贏得了高先生的好感,最終應聘成功。其實在職場中,在互不熟悉的情況下,人們對於一個陌生人的了解,往往就是從細節開始的。一個人在細節上的表現,往往會先入為主地使人們在暈輪效應下對其產生整體的判斷。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暈輪效應的最大弊端就在於以偏概全,但不可否認的是,也正因此,我們才可以利用細節在第一時間贏取最佳的主觀印象。

在美國,有一位大學生史密斯畢業了,他如願以償地進入了全美最大的現金出納機公司工作。但是,他被安排做這家公司的電話遠端支持服務——電話排障員。這是這個公司中最不起眼、最繁瑣的工作了,具體的工作內容就是通過電話給予那些購買了該公司出納機的顧客以幫助,幫助他們解決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剛畢業正是充滿激情、充滿幹勁兒、魄力十足的時候,史密斯卻在做著一項在很多人看來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工作,若想一直保持激情和認真的態度似乎是非常困難的。在大多數人看來,史密斯堅持不了多久就會鬆懈,甚至跳槽。然而幾個月過去了,史密斯始終認真而熱情地做著這份工作,再小的細節都不會馬馬虎虎應付。

電話排障員現場接觸儀器的機會是少之又少的,每天大多數的工作時間都是坐在座位上等待客戶的電話,但是若想成為一名出色的排障員,又不得不對自己公司的機器有相當深入、細致的研究和了解。正是由於存在這樣的矛盾,絕大多數的電話排障員對於儀器的認識隻是停留在學校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以及公司所發的故障排除工作手冊上,而對於實際存在的千奇百怪的問題根本無法完美地解決,因此導致很多用戶對公司產品產生了不信任、疑惑等消極心理。

很多電話排障員以及公司的管理者其實都發現了這個問題,但是並沒有人采取實際行動而加以改進。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電話排障員是公司最底層的職位,薪水也是最微薄的,在工作中能夠按照公司發放的工作手冊來處理問題就已經很不錯了,至於客戶能不能百分之百滿意,那是他們能力之外和權限範圍之外的事情。

但是,史密斯在上班的第一個月就發現了這個問題,並立即展開了行動。他找來很多相關的書籍,每天下班之後都要抽出一段時間細細地學習、研究,並認真地思索、總結在每一個細節中可能會出現的所有問題。對於任何一個不甚明白的問題,他都會向那些能夠經常接觸到公司儀器的同事虛心請教。這樣一來,經過一段時間的不斷積累,他就對現金出納機有了極為深入而詳細的了解。凡是公司產品有可能出現或因客戶使用不當而出現的問題他都弄得非常清楚,深得客戶的滿意。最可貴的是,史密斯並沒有因為自己所取得的進步而停下前進的步伐,他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時間長了,用戶都願意打電話給他。因為在史密斯那裏,他們的困難總是能夠得到及時而有效的解決。

慢慢地,史密斯就在客戶中出了名。每當打進電話,很多客戶都要求總機把電話直接轉給史密斯。從此,史密斯的分機總是最忙的一個,幾乎成了公司的熱線電話。而其他排障員一天也接不到幾個求助電話。

沒多久,這個現象就被公司的總經理發現了。於是,他抽時間以一個客戶的身份向史密斯谘詢了幾個問題。當然,所谘詢的這幾個問題都是相當有難度的,目的就是為了考察史密斯是否真的像客戶所說的那樣具有超強的工作能力。

令總經理難以置信的是,無一例外,史密斯將這些問題都完美地解決了。一個小小的電話排障員竟然擁有如此全麵而精確的技術知識,總經理不禁大加讚歎。而且他還發現,史密斯的服務態度細心而熱情,總能給客戶一種振奮激昂的感覺,這使得總經理對史密斯非常滿意。

年底,技術開發部經理的職位有空缺,總經理找到了史密斯,問他是否願意到技術開發部工作,史密斯表示非常樂意。幾天後,史密斯就在自己的辦公桌上發現了調換工作部門的通知書,順利進入了公司的核心部門。此後,史密斯一直都非常努力,認真對待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並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加以改正,漸漸脫穎而出,成了公司的核心管理人員,實現了人生的重大跨越。

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細節是一種功力,是一種成功的習慣。隻有做好了小事,才可以成就大事。

第二節 忽視細節,難獲成功

注重細節、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是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在日常工作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決定了事情的成敗。

有一家新建的大型飯店在報紙上打出招聘廣告,需要招收30名員工。因為待遇優厚,報名者非常多。經過兩天緊張的初試、麵試後,人事部從數百名應聘者中篩選出了39名年輕人。可是飯店隻要30名員工,而酒店兩個星期後就要開業,酒店主管必須盡快選出30人,培訓兩星期後上崗。主管把這39個人都召集過來,一一談話,最終的結果依然讓主管很為難,憑良心說,這些年輕人的條件都很優秀,多出的9名真不知道應該去掉誰。

後來,主管想再加試一次,就對大家說:“為了慶祝飯店開業,今天我和經理就代表飯店請大家吃頓飯。”

39個人分成兩桌坐在一個包間裏,主管領頭坐一桌,經理領頭坐另一桌。第一道菜上來了,是芙蓉鯽魚,兩條誘人的鯽魚鋪滿了整個盤子。有的人舔了舔嘴唇,但是並沒有下筷子,大家都顯得有些拘謹。主管和經理就帶頭拿起筷子,夾起一塊魚肉,主管還親切地對大家說:“不要那麼緊張,都隨便一點,以後我們每天都要在一起工作,一起吃飯,就是一家人了,不要客氣。”

主管這樣一發話,氣氛頓時就活躍起來,大家拿起筷子,開始吃魚。有人夾魚背,有人夾魚頭,有人夾魚尾。有的人一次夾一大塊直接全部放進嘴裏,有的人則隻夾一小塊。兩條魚很快就吃完了。

第二道菜又上來了,是清燉小黃魚。魚的確很小,二十幾條才裝滿了一盤。有的人上來就夾了一條大的,吃得很快,魚肉還沒有吃幹淨就連魚帶刺吐了出來,接著又開始挑大的夾,有的人隻夾小的,吃得慢而仔細,把魚肉吃淨再吐出魚刺和魚頭。

接下來的菜有各種炒菜、涼拌菜以及紫菜湯、玉米羹等,大家各取所好,有的溫文儒雅,隻吃自己眼前、鄰近的菜,有的人則毫不客氣,伸長手用力夾別人跟前的菜;有的兼顧全席,桌上的菜每樣都吃一些,有的則是挑挑揀揀,隻夾自己喜歡的菜吃,不喜歡的一筷子都不動;有的人吃飯非常安靜,沒有一點失禮,有的人喝湯“滋滋滋”,甚至有“嚕嚕”的吸聲;有的把碗裏的飯吃得幹幹淨淨,一粒都不剩,有的把飯粒掉得滿桌都是。這一切,都被主管和經理盡收眼底。

第二天,主管把用人名單公布給了大家。有一位落選者很是不服氣,向主管發問:“大家的條件都差不多,你又沒有進行加試,憑什麼選人呢?”

“怎麼沒有進行加試?昨天晚上我請大家吃飯時,對你們每個人都一一測試了。我選人的原則非常簡單:那些在餐桌上先吃魚頭魚尾、肯吃小魚、不挑挑揀揀、不掉飯粒、知道兼顧別人的人,我相信他們會成為飯店的好員工。”

那些落選者想起自己昨天晚上在飯桌上的表現,不禁都有些發窘,但有人馬上為自己辯解:“這都是一些不起眼的生活細節,怎麼能用它來檢驗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呢?”

主管看著他,反問道:“這些細節加起來不就是整體狀態,不就是人生嗎?試想,一個在飯桌上隻顧自己的人,在工作中又怎麼會想到別人呢?”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總是有很多容易被忽視的細節,但就是這些小細節決定了全局,決定了一個人的成敗。如果總是忽視細節問題,那麼成功也會漸漸遠離你。

小李是一個工作非常出色的小夥子,但平時總是馬馬虎虎,不注意一些細節問題。一個月內,他至少有五次遲到,還經常在開會的時候玩手機、開小差,老板看在他能力出眾、工作出色的份兒上,一般也不多說什麼。

有一次,老板讓他整理客戶資料,並與他約好第二天早上到一個客戶那裏去簽合同。那天老板還特意叮囑小李一定要早一點來上班,不要遲到。可是到了第二天早上,小李還是遲到了近半個小時。老板要等小李手中的資料,幹著急卻隻能在公司等著。最終當小李和他的老板一起驅車到達客戶那兒的時候,已經比約定時間遲到了將近一刻鍾,客戶已經離開了辦公室,去參加另外一個會議了。

因為小李的遲到,公司丟掉了一筆大生意,造成了不少損失,老板一怒之下,將小李辭退了。

其實平時不難發現,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不注意細節,經常遲到、早退、上班時間做私事、開會玩手機的人,其中不乏像小李一樣能力出眾的人,但是這些人往往最終就是因為這些細節問題而屢屢受挫,難以獲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小馬今年剛畢業,為找工作的事情忙得焦頭爛額。有一天早上,因為要前去參加一個外貿公司的麵試,小馬比往常早起並打扮得幹淨利索地出門了。在公車上,他還一直盯著自己整齊幹淨的襯衫,感覺非常滿意,似乎一切都無可挑剔。但是當走到外貿公司門口的時候,他突然“啊”地叫了一聲,竟然一直沒有發現太舊的皮鞋與自己的這一身穿著很不般配,而且鞋跟已經磨得不成樣子了。這可怎麼辦?回家換鞋顯然已經來不及了,隻能硬著頭皮進去了。小馬一直在心中暗暗祈禱主考官不要注意他的鞋子。可是結果卻恰恰相反,一覽無佘的辦公室中,小馬的一雙腳根本就無處可藏。有些心神不寧地回答完問題之後,主考官微笑著告訴小馬:“小夥子,下次先買一雙幹淨舒服的鞋子再去麵試吧。”

由於沒有注意皮鞋的問題,小馬在麵試時情緒受到了影響,就這樣錯過了一個絕好的機會。由此可見,細節問題真的很重要。

如果醫生疏忽了細節,病人可能會因此而喪命;如果律師疏忽了細節,無罪之人可能會因此而蒙冤……注意細節,是負責與謹慎的表現,是成功的積累。忽視細節,將難獲成功!

第三節 見微知著,細節之處見真章

有這樣一個史例:一天,箕子去覲見紂王,偶然看到紂王的生活出現了一個細微的變化,這個小細節表麵看起來沒有什麼大不了。可是箕子見了之後卻是大驚失色,那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細節令箕子如此擔憂呢?原來箕子看到紂王用了一雙象牙筷子。也許有人會說,使用象牙筷的確是很奢侈的,但是紂王作為一國之君用這樣一雙筷子不也很正常嗎?哪個帝王不是披金戴玉的啊,箕子又何必如此大驚小怪呢?原因就在於紂王在早期是非常樸素的。

後來,果如箕子所料,紂王“酒池肉林”“炮烙之刑”,非常昏庸殘暴。

紂王僅僅是換了一雙象牙筷,箕子便能從這細小的變化中看到潛在的問題,實在是令人驚歎。我們常說“見微知著”,的確,隻要用心,我們就能從細節之處見真章。

飛機漸漸降落在東京國際機場,某知名汽車生產公司的總工程師中村躊躇滿誌地走下了舷梯,他此行有著一個重大任務。隨著汽車業日趨成熟,中村所在的公司擴大了與一家生產高檔轎車公司的合作。他此行的目的就是與對方談判,為他們提供轎車以及附件。如果談得順利,公司將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