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章 眾人捧柴(2 / 2)

9月3日,省人社廳翟天山廳長到柴湖調研技工學校柴湖分校建設情況……

在此期間,國家水利部移民局副局長楊嘉隆、水利部規計司副司長王磊、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副司長楊宏等組成的調研組也從北京專程趕到柴湖,與省移民局、省扶貧辦、省水利廳的領導一道深入到李官橋村、東幹渠、西幹渠、柴湖自來水廠、倒口排灌站實地調研,共商柴湖振興大計……

無需再列舉例子,從上述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各級領導密集地走進柴湖,調研柴湖,把脈柴湖,服務於柴湖振興戰略的激情。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柴湖逢上了好機遇。

省委現場辦公會後第3天,荊門市派出24個工作組入駐柴湖24個村。鍾祥市派出55個工作組,實現全覆蓋,一戶不漏,展開政策宣講和入戶調查。

淩樓村是個比較落後的移民大村,全村2000多人,分上村、下村兩片居住。由於村級基礎條件差,至今兩片之間1.5公裏的道路仍是坑坑窪窪的泥巴路,村民意見很大。工作隊進村後,轉眼之間,泥巴路就變成了水泥路。為了打造支柱產業,駐隊的荊門市環保局長親自從華中農業大學為淩樓村請來專家製定產業規劃;為了幫助淩樓村建立幫困扶貧基金會,他們牽線搭橋,每年為淩樓村募集20萬元,三年不變。

在曹寨村,3天時間,一條600米長,連通村與省道的水泥路修通了。省交通運輸廳還計劃3年內拉通柴湖25公裏鄉道,每年安排通村公路建設30公裏。

“各炒一盤菜,共辦一桌席”。

一位圈內人士說,從北京、省城到柴湖來的領導、專家,少說也有300多人次,投資10多億元的國家級、省級項目接近30個。黨的關懷,社會的愛,全融在其間。

臘月初二。暖陽高照。

李鴻忠第四次來到柴湖。他一路走,一路看,當看到柴湖開發區的道路在向前方延伸,看到柴湖的果菜大棚越來越多,柴湖已成為一片熱土,他情不自禁地對身邊的同誌說:柴湖這壺水,燒開了!

來到紅衛村,李鴻忠一連看了杜新平、朱秀琴等多家困難戶,給他們拜年,送上帶來的棉被和慰問金。當走進村民黃占武家時,已是接近吃午飯的時分。

李鴻忠雙手抱拳,對黃占武說:“打擾了,我們來看看大家,給大家拜個早年!”

黃占武認出眼前是把柴湖移民當親人的省委書記李鴻忠,欣喜若狂,急忙倒茶遞水,親熱地讓李書記坐下,熱情地邀請李書記一行在他家吃頓迎新年的餃子。李鴻忠沒有客氣,滿口答應,連聲說“好”,還揮手對其他同誌說:“咱們大家一起幹!”

真是人多好幹事。有人忙著揭鍋蓋,有人忙著向鍋裏添水,還有人從外麵抱來柴草……一個個忙得不亦樂乎。

李鴻忠此時不慌不忙地在灶膛前蹲下身,熟練地拿起火鉗,往灶裏添了一些柴草。不久,鍋裏就絲絲地冒出熱氣。

當鍋裏的水完全煮沸後,鍋上空好似雲霧升騰,扶搖直上。李鴻忠幽默而又意味深長地說:“看,柴湖的水燒開了!”惹得眾人一片歡笑。

揭開鍋蓋,大夥一起把餃子下到鍋裏,李鴻忠又趕緊往灶膛裏塞了把秸稈,笑著說:“誓把柴湖變‘財湖’,我們一起來給柴湖開發添柴加火!”

“水要燒開三次,加三次冷水,這樣餃子才能煮熟煮透,地道好吃!”添柴,加水,把握火候,李鴻忠做起來有條不紊,儼然一個“老把式”。

臨別,李鴻忠得知黃占武剛買了一輛二手車跑運輸,生意還沒打開局麵,他鼓勵安慰黃占武說:“眾人拾柴火焰高。明年是馬年,柴湖大開發大建設的步伐會越來越快,機會會越來越多,你的生意肯定會越來越好。”

黃占武點頭稱是,堅定地說:“我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