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倭患中,“惟浙江為最”,而台州又首當其衝,浙南沿海溫州、台州地區是中國沿海倭患最嚴重的重災區之一,也是我國沿海抗倭鬥爭最為激烈的地區之一。據《明史》、《明實錄》、《明史紀事本末》、《嘉靖東南平倭通錄》、明《國朝典彙》、嘉靖《浙江通誌》及《溫州曆史年表》、《明代溫州編年》、《蒼南縣誌》、《平陽縣誌》、《台州府誌》、《臨海縣誌》等地方文史資料記載,盡管自明太祖洪武初年起,明政府就在浙南溫州、台州沿海一帶加強防衛,但並未能製止倭寇的侵擾,自明太祖洪武初年到明思宗崇禎初年,在這二百幾十年裏,倭寇曾先後數十次侵擾溫州、台州地區,瘋狂擄掠劫殺,對溫、台地區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給溫、台地區廣大人民群眾造成了深重的災難。當時,溫、台沿海許多地方經常遭到倭寇的蹂躪,村舍冷落,生靈塗炭,人口稀少,生產停滯。為了抵禦倭患,溫、台地區廣大軍民同仇敵愾奮起與倭寇展開了英勇頑強的鬥爭,在中華抗倭史上書留下了令人矚目的一頁。
一、浙南沿海溫、台地區倭寇猖獗肆虐倭患倭亂不斷
浙南沿海溫州、台州地區,特別是溫州地區,早在明洪武初年即是亡命入海的方國珍及張士城餘黨與倭寇相勾結襲擾劫掠的重點,此後在明代二百幾十年間,倭寇侵擾連綿不斷,頻頻肆虐,尤其明世宗嘉靖年間,倭寇侵擾最為頻繁,溫州一帶百姓深受其害,人口流散甚眾,戶口銳減,資財耗竭,農業生產受到嚴重破壞,成為中國沿海地區倭患災難最為深重的地區之一。
洪武二年(1369年)是溫州倭寇侵擾發生之始。史誌記載,是年五月,方國珍及張士誠餘黨亡命入海,勾結倭寇,擄掠溫州府所轄永嘉、樂清、玉環山及中界山(今洞頭)等沿海村莊。
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倭寇進犯溫州。
洪武四年(1371年)六月二十七,倭寇進犯溫州。十月,日本國王懷良遣使至中國奉表進貢,同時送回此前“明州、台州被掠男子七十餘人”。
洪武五年(1372年)六月,倭寇進犯溫州府所轄平陽縣境,平陽所百戶王星義率兵星夜往擊,倭寇敗退(明孔暘《王將軍破倭寇序》)。六月二十五,溫州衛千戶陳旺以追擊海寇失機伏誅。六月二十七,指揮使毛驤敗倭寇於溫州,下湖山,追獲倭寇船12艘,擒獲倭寇150餘人。
洪武十年(1377年)正月初一,倭寇自海上進攻台州玉環縣楚門鎮,明官兵還擊,俘獲倭船1艘,殺倭寇13人。
洪武十三年(1380年)少量倭寇乘船在溫州府所轄樂清縣霞堡崖頭登陸,首犯蒲岐,村民鄭則之等阻擊之,被倭寇殺害。
洪武十六年(1383年),六月,倭寇船16艘進犯平陽金鄉衛,被明官兵擊退。
洪武十七年(1384年),倭寇侵犯樂清縣岐頭。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九月,倭寇侵犯樂清蒲岐所,被當地軍民擊退。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三月,倭寇侵擾平陽縣金鄉炎亭,倭船數十艘包圍炎亭寨。金鄉衛指揮僉事察罕帖木兒領兵抗禦,調善射弓兵埋伏於衛城上,自率數十兵赴炎亭,佯退,倭寇大舉追擊,察罕帖木兒且戰且退,至迎旭門下,城上伏兵齊出猛射,察罕帖木兒率兵反擊,倭寇大潰而逃,擒斬甚多。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倭寇複犯平陽壯士所城,副千戶王山率兵抗擊陣亡。寇退。
調寧波衛前所千戶沈忠率軍千餘人屯戌瑞安千戶所,調寧波衛左所千戶崔旺率軍千餘人屯戌海安所,調定海昌國衛錢倉所副千戶廉高領軍千餘人屯戌沙園所,後部分外籍官兵留瑞安縣。
在瑞安縣城小東門外臨江置大較場,在縣城大東門外城下及第三巷城下分別置左、右營較場(俗稱小較場)。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二月,倭寇二千餘眾侵擾樂清海澳寨、楚門千戶所等處,千戶王斌、鎮撫袁潤等戰死。
建文三年(1401年)九月,倭寇進攻樂清蒲岐,不成。十月,倭寇又在平陽縣金鄉炎亭登岸,金鄉衛指揮僉事戴順聞訊立即單騎馳援。時倭寇已攻入寨城,殺守寨官兵,並喬裝官兵列隊海口。戴順趨前,方知中計受騙,徒步揮刀迎擊,連斬數寇,終因寡不敵眾而戰死。
永樂八年(1410年)十月初五,倭寇進犯樂清蒲岐,千戶楊文戰死。同日,千戶崔興、百戶洪春等在霞堡海麵與20多隻倭船相遇,崔、洪等自寅時鏖戰至申時,矢炮俱盡,先後力戰犧牲,倭寇亦退去。
永樂九年(1411年五月),倭寇進攻樂清磐石,侵犯金鄉及平陽縣城。
永樂十五年(1417年)正月,倭寇侵犯金鄉、平陽。五月初五,倭寇進攻樂清磐石不克,乃在船上布疑兵張燈佯攻,於其夜潛師攻陷樂清縣城,大肆屠殺居民。等倭寇退走後,朝廷以失機之罪,誅殺指揮千戶、百戶等30餘人。六月十五日,遣敕勞遠使西洋內官張謙等出使西洋回國,舟泊衛海口,在金鄉海麵遭遇倭寇,當時倭寇有4千人,明官軍才160餘人,張謙率軍奮勇迎擊,力戰敗之,大破倭寇,俘獲倭寇數十名,押送至京都,朝廷大臣請求明成祖殺之,明成祖卻以寬宏為懷,放還日本。
永樂十六年(1418年)五月初四,倭船百艘7千餘人進攻金鄉衛,明官軍拒卻之。
永樂十八年(1420年)正月初六,倭300餘人侵擾劫掠金鄉。
明宣德八年(1433年)九月,倭寇侵擾劫掠樂清。
正統四年(1439年)五月,數千倭寇分乘40多艘戰船突襲台州地區臨海桃渚城(今中城村,現桃渚城係正統八年戶部侍郎焦宏遷建)。初為浙江僉事陶成所敗。陶成“密布釘板海沙中。倭至,艤舟躍上,釘洞足背。倭畏之,遠去”。(《明史》卷一六五)但倭寇畢竟人多勢眾,桃渚城最終還是被攻破城池,遭到倭寇大肆搶劫殺掠。據明《國朝典彙》記載,一時之間,“官庾民舍,焚劫一空,驅掠少壯,發掘塚墓,束嬰竿上,沃以沸湯,視其啼號,拍手笑樂。捕得孕婦,卜度男女,刳視中否為勝負飲酒。荒淫穢惡,至有不可言者。”桃渚城內外,“積骸如陵,流血成川,城野蕭條,過者隕涕。”
正統八年(1443年)九月,周來保、鍾普樞等勾結倭寇襲擾樂清,被捕後梟首海上以示懲戒。十月,倭寇登陸攻陷壯士所,由於壯士所地處濱海,不易防守,從此將其併入蒲門所,改稱蒲壯所。
天順二年(1458年),倭寇入侵樂清蒲岐。
正德二年(1507年),倭寇再次入侵樂清蒲岐。
嘉靖八年(1529年)二月,倭寇又對溫州地區騷擾。四月,倭寇連續兩次進犯樂清蒲岐,劫掠財物,殺人放火,並擄去許多少壯男女。同月,倭寇又進攻樂清縣城西門,官府調磐石衛守軍禦敵。磐石衛守軍四百餘人以溫州知府丁瓚克扣軍糧為由,乘機嘩變,扣押在營官吏,進襲縣城,丁瓚無奈,以官銀三千兩補給。亂平後,官府誅罰首倡嘩變者。十一月,倭寇進犯樂清下灣鶚頭(今南嶽鎮大鵝頭),壯士方輅率鄉人抗擊進犯的倭寇,終因眾寡不敵眾慘遭殺害。官府為方輅致祭,並在當地建立“旌善亭”,以誌表彰和紀念。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倭寇劫掠樂清瑤嶴、芙蓉,指揮戴祀、江九正等4人在抗擊倭寇的戰鬥中陣亡。同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倭寇船3艘進泊鼇江、錢倉、江埠,次日劫掠縱火而去。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倭寇犯樂清鶚頭,縣令歐陽震率領軍民奮勇打擊,將其擊敗。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倭寇再犯次進犯樂清鶚頭,燒殺劫掠,無所不為。處州人牟洪等奮起抗擊,將倭寇打敗,斬殺倭寇數十人,其餘倭寇因懼怕流竄而去。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四月,倭寇船泊南麂島女兒礁、洞門礁、青嶴(今屬洞頭縣)等地,伺機進擾。六月二十日,金鄉衛指揮吳川率兵追擊倭船於近山海洋,倭船撞礁沉沒,明軍擒獲賊首許棟、許社武二人。九月,都禦史朱紈進伐三盤(今屬洞頭)、南麂等處倭寇,連戰三月,大敗倭寇。
嘉靖三十年(1551年)五月八日,倭寇入溫州府瑞安縣東山,占據教場,燒殺劫掠,死者甚眾。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春,倭寇登岸劫掠平陽墨城、錢倉、徑口(今水頭)、麻園。
四月,倭寇劫樂清岐頭、沙角(今屬洞頭海嶼鄉),轉向太平縣方向逸去,焚掠平陽九都八都、二十日倭寇大船兩艘由瑞安港至永嘉一都長沙鄉兵赴水格鬥。是年,倭船泊樂清梁灣(今屬玉環),大肆劫掠。五月初七夜,倭寇船13艘泊瑞安東浦搶掠十二都莘塍一帶兵民合力抗擊,斃倭寇數十人、百戶李翰高良戰死。五月二十八日,倭寇2000餘人攻入台州地區黃岩縣城,焚縣衙,盤踞7日,大肆燒殺劫掠。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二月,倭寇再次進犯溫州,繼而又進犯平陽蒲門。五月,倭寇船駛入飛雲江,巡檢胡滿帶鄉兵拒之。倭寇又進犯蒲門。是年,樂清參將湯克寬率軍擊退來犯樂清黃華的倭寇,並追殺至山外下馬垟。
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夏,倭寇自樂清黃華登陸,經胡家垟,抵象山劫掠。十月,倭寇自永嘉霓嶴山登陸,來犯樂清湖頭、黃華、瑤嶴一帶,被官兵擊敗。冬,倭寇90餘人乘船在甌江測量水道,遇風竄上黃華。磐石衛指揮駕舟趕至黃華,作戰陣亡。閏十一月初三,溫州衛協守指揮祁嵩領兵出哨,遭倭寇伏擊,百戶劉敏戰死,將土60餘人遇難。是年,倭寇犯平陽金鄉,被指揮陳希禹、陳區擊敗。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入犯,溫州同知黃釧率部阻擊。知必複來,亟為防備。十月,倭船停泊於南麂,倭寇二百餘人,自蒲岐登陸,竄犯樂清縣城。百姓被殺擄者無數。十一月,倭寇自大嶴登陸,經上將軍嶺至蘆蒲,又從白沙至十六部北港麻園,侵入瑞安,一路燒殺擄掠。閏十一月初三,倭又一股五十餘入侵浙江溫州、平陽縣,溫州衛協守指揮祁嵩、平陽所百戶劉湣領兵出哨,遭倭寇襲擊,祁、劉殉職,將士死60餘人。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三月二十七日,倭船40餘艘至乍浦登岸,流劫鬆江、嘉興、海鹽、海寧、硤石等處。四月初二,倭寇大肆進犯溫州,同知黃釧奉兵使者檄率部出城迎擊倭寇,腹背受敵戰敗被執,脅降不屈,倭寇欲放還黃釧,索要千金為贖。黃釧笑且痛罵倭寇,置之不理,倭寇大怒,殘忍地將黃釧“磔殺”。明廷贈參議,並立祠春秋祭祀,蔭其子(嗣子)為太學生、浙江參議官。六月,一股倭寇攻破台州地區仙居縣城,屯聚40餘日,燒殺搶掠,煙火衝天,全城房屋除文廟外全部被焚。九月倭寇數千自楠溪出,奪舟渡江至蒲州登岸,屯據龍灣並分兵掠水嘉場。王沛、王德率義兵拚力抵禦斬倭寇16人公擒14人奪馬10餘匹。十月倭寇由閩犯瑞安境守備劃隆、溫州衛指揮祁嵩戰死十月,倭寇由閩北犯瑞安境;守備劉隆督兵西山下,戰死。十月九日,倭寇數千自楠溪出,奪舟渡江至蒲州登岸,屯踞龍灣,並分兵掠永嘉場。王沛、王德率義兵拚力抵禦,斬倭寇16人,生擒14人,奪馬10餘匹。從此永強義兵名揚浙南。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三月,倭寇由福建進犯溫州瑞安縣境,知縣劉畿、義士薑景賓率軍抗擊倭寇。四月初七,劉畿、薑景賓遇倭寇,失利,薑景賓射倭寇,倭寇退屯梅底朱家(今屬梅嶼鄉)。次日,官兵埋伏地雷、火炮於天門埭(今屬陶山鎮),倭寇至,雷、炮俱發,倭寇懼怕,越桐嶺過,遁入永嘉(今甌海區)。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上半年,倭寇連續數月大舉進犯劫擾溫州、台州地區。
二月二十九日,倭寇進攻樂清縣城,溫處參將張鈇堅守,指揮劉茂、朱廷鑰等戰死。三月,倭寇進犯黃華,磐石衛指揮劉茂、蒲岐千戶秦煌、應襲千戶魏履謙在海戰中殉難。倭寇旋即從石馬登陸,攻後所,焚劫樂清縣城而去。同月,倭寇劫擾虹橋,鄉民奮起抗擊,倭寇繼而竄登白沙嶺,參將張鈇伏兵截擊,斬殺甚多。
三月二十三日,倭寇數千人,劫掠樂清瑤嶴、芙蓉諸鄉,旋即進攻樂清縣城,張鈇等擁軍堅拒,城得保全。
四月初四,倭船數十艘自楓林循楠溪南下,渡甌江從朱村上岸。次日又有倭船百餘艘從黃華入港,進逼溫州府城,焚毀四廂民居,知府鄭銘下令戒嚴。同日,倭寇在瑞安十二都、莘塍一帶搶掠,軍民英勇奮戰,倭寇狼狽逃去。四月初五,倭船17艘登瑞安梅頭前岡,倭寇八百餘攻海安所,劫索蓑笠、銀兩。當地民眾憑城垣扛巨石擊之,倭寇被迫引退而去。四月初五,倭寇八日金犯梅頭攻海安所。初六,王沛、王德率義兵追剿,遭敵包圍王沛與族弟崇堯崇修被害。四月十二日,倭犯琯頭,逼磐石。兵道袁祖庚據城力守,而城外村落被倭劫掠殆盡。倭擾白石達七日之久。四月十六日,一股倭寇穿仙居、楓林,於千石奪舟沿羅浮江邊徑渡外沙、朱村浦登岸,遂放火搶掠,犯永嘉縣城東門。四月十七日,倭冠船百餘艘從黃華入港攻磬石,磐石衛把總率舟師迎敵戰敗,全軍覆沒。四月二十日,倭寇千餘名由永強奪船竄進飛雲江,劫掠南岸沿江一帶居民。四月二十三日,倭寇分掠永嘉龍灣,王德率部在金嶴與倭寇相遇力戰身死。四月二十七日至五月十六日,浙江都司參將戚繼光奉命從台州率部至樂清,自二十八日至五月十一日,分三路進擊正在琯頭、瑞裏、磐石、烏牛、白象一帶劫掠的倭寇,五戰皆捷。後又率兵沿江進剿,在烏牛附近的大崎山、小崎山及黃華一帶,燒毀“福艦”、“蒼艟”等倭船數隻,焚溺倭寇無數,救回被俘男女共三百餘人。又率部追擊在永嘉與青田交界的雁門岩,打得倭狼狽逃竄。此後,倭患基本平息。
五月初五,倭寇先後千餘人至平陽縣東登仙壇山,分別襲瑞安梅頭、東山一帶,射箭城中,燒劫南門外,嶺門東西牌坊盡毀,搶掠殺人,焚燒民居,喊聲震天。數日後,又燒東門,經兩日始退,瑞安遭遇“有郡以來,未經之慘”。五月初十夜,倭寇悄然逼近寧村城,時參將張鈇領兵至城,眾人恃而無恐,防禦鬆懈。倭寇百餘人乘機登城而入,殺守夜軍士。眾人警覺,參將張鈇被亂槍所傷,總旗黃廷富務促張鈇號召眾人殺倭。倭寇見官兵奮起反擊,遂放火多處,製造混亂。黎明時,倭寇慌忙越城逃離,被官兵斬10餘首級。五月十一日,寇轉渡飛雲江攻縣城,縱火焚隆山至東山一帶民居為焦土。十二日,參將戚繼光提兵至瑞安海域追剿倭寇,擊沉其大船一艘,倭寇焚溺頗多。
是年四五月間,溫州城戒嚴20多天,永嘉、瑞安、平陽各縣及金鄉、海安、沙園諸衛、所各自固城自守,城外均被焚劫,民房十毀八九,男女被殺、被擄掠數以萬計,饑溺困病死者無數。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三月,倭寇南北兩路交集,複至平陽南門外,直入南、北港燒殺擄掠,越三日後始退去,死者無數,傷殘之餘,田疇幾不能下種,一些地方無法春耕播種。瑞安知縣餘世儒督民重修梅頭寨城以禦寇。同月,倭寇千餘人大舉入侵樂清縣城,犯楚門,攻靈門,千戶胡鳳戰死。四月,倭寇從太平退,經水漲,為戚繼光軍伏擊,斬倭寇65人,繳獲甲仗340餘副,倭寇從黃華遁逃出海。七月,倭寇又自福建流入溫州,掠平陽、泰順等地。十一月,倭寇三千餘人由桐山(福鼎)登陸,欲取道牙陽(今雅陽)進攻泰順縣城,泗溪庠生林田(字舜耕)在排嶺率鄉兵築土城憑險據守,力戰而死。禦史周斯盛奏之朝廷封贈勇略大夫,官同知。兵巡道淩雲翼在泰順南溪為其立廟。倭寇3000人犯泰順,自雅陽一路劫掠至三魁,屯三魁殘殺十日,溪水為赤。繼入屯莒江二十餘日,十二月十一日進犯縣城,被知縣區益、把總盧琦、梅魁等擊退,南遁入海。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三月,倭寇千餘名劫掠溫州瑞安縣梅頭。五月,倭寇劫掠樂清縣東鄉沿海,義士連樹即率領鄉民進行英勇抗擊,倭寇大敗而去,連樹即亦因在抗擊中受重傷而犧牲,其事跡聞於官府,官府表其墓曰“忠勇”。
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十六日,倭寇再次登岸劫掠瑞安梅頭前岡,把總領兵千餘防守不固,倭寇衝殺士兵無數。四月十九日,倭寇船泊瑞安城南,通判楊嶽登城督禦,倭寇燒永豐廟後退。四月二十二日,溫處淩兵備及牛天錫參將率兵來瑞安前去征剿,途遇倭寇,斬倭首40多級,其餘寇乘夜逃遁。四月二十七至五月十六日,浙江都司參將戚繼光自台州率先南下,在烏牛琯頭磬石等地連戰皆捷斬敵120餘人,生俘20餘人,焚溺倭寇無數,救回被擄男女300餘人。四月二十九日,戚繼光部將胡震率水兵於披山洋擊沉倭船一艘,斃敵數百。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三月,倭寇又一次侵犯樂清,被戚繼光率軍擊敗。四月,瀕海餘寇自福建流宰入溫州境內騷擾,官軍迎戰於連嶼、陡橋、石坪,斬殺倭寇百餘人。後倭寇又侵犯石砰,官軍乘勝將其殲滅。六月,殘餘倭寇南聚集福建。八月,戚繼光奉命率六千“戚家軍”自溫州經海道抵金鄉沿道由蒲門入閩追剿倭寇。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三月十七日,浙江督撫趙炳然、統都指揮晏繼芳、把總胡震率三關兵船,配合俞大猷、戚繼光,會剿流竄福建流江倭寇船70餘隻,斬首數百,救回四處被擄男女600餘人四月,瀕海殘餘倭寇流竄入溫州境內,官軍迎戰於連嶼、陡橋、石坪,斬倭首百餘級。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戚繼光與抗倭名將俞大猷互相配合,繞道溫州平陽金鄉入閩平倭。
萬曆十年(1582年)三月二十一日,倭寇船兩艘在坎門洋麵與溫處參將沈思學、黃華、關總哨、王龍船相遇發生激戰,王龍戰死。後倭寇船進逼靈昆標營,把總馮汝員率兵迎擊,生擒倭寇20人,俘獲倭寇船兩艘。是年,設南麂副總兵,實行車屯製既利海防又使山海無棄地。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為防倭寇,知府劉芳譽修繕溫州府城,增築敵台15座,設7門。倭寇餘孽海上武裝走私集團船進犯鎮下關(今屬蒼南),遊擊陳朝率水師迎擊戰死。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黃華關把總劉德招撫倭寇餘孽王鎮、王錦海上武裝走私集團。
崇禎元年(1628年)倭寇餘孽海上武裝走私集團劉香一夥進犯平陽沿海,被把總周世忠率兵擊退。
崇禎五年(1632年)八月,倭寇餘孽海上武裝走私集團劉香一夥圍攻永昌堡7晝夜,把總王安國戰死。另一夥走私集團侵犯瑞安,進攻樂清黃華等地,繼而進泊溫州府城北門外,搶掠沿江南北居民財物。是年走私集團頭目袁八老自飛雲江登陸犯平陽縣境,戴典史率兵前往抵禦,袁退去。九月十七日,劉香等又登岸攻東山,殺官府武弁劉華、李英等。另一夥犯瑞安,攻樂清、黃華等地,繼而進泊府城拱宸門外,搶掠沿江南北居民財物。羅浮、金嶴罹禍尤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