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長年住在山裏的印第安人因為特殊的機緣,接受一位住在紐約的友人邀請,到紐約做客。當紐約友人引領著印第安人出了機場正要穿越馬路時,印第安人對著紐約友人說:“你聽到蟋蟀聲了嗎?”紐約友人笑著說:“您大概坐飛機坐太久了,這機場的引道連到高速公路上,怎麼可能有蟋蟀呢?”又走了兩步路,印第安朋友又說:“真的有蟋蟀!我清楚聽到它們的聲音。”紐約友人笑得更大聲了:“您瞧!那兒正在施工打洞,機械的噪音那麼大,怎麼會聽得到蟋蟀聲呢?”印第安人二話不說,走到斑馬線旁安全島的草地上翻開了一段枯倒的樹幹,招呼紐約友人前來觀看那兩隻正高歌的蟋蟀!隻見紐約友人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直呼不可能!“你的聽力真是太好了,能在那麼吵的環境下還聽得到蟋蟀叫聲!”印第安朋友說:“你也可以啊!每個人都可以的!我可以向你借你口袋裏的零錢來做個實驗嗎?”“可以!可以!”紐約友人很快地把錢掏出來交給印第安友人。“仔細看,尤其是那些原本眼睛沒朝我們這兒看的人!”說完話的印第安友人,把銅板拋到柏油路上,突然,有好多人轉過頭來看,甚至有人開始彎下腰來撿錢。“您瞧,大家的聽力都差不多,不一樣的地方是你們紐約人專注的是錢,我專注的是自然與生命。所以聽到與聽不到,全然在於有沒有專注地傾聽。”
自然可以開啟心靈,陶冶人的情操,人久居於鬧市,心係職場,活得很累,一些榮華富貴、一些名聲讚譽都是很表麵的東西。月明風清時,人立於月下,有時會覺得自己生活得很荒唐。整日絞盡腦汁與人鬥,為工作而不齒說那些不願說的話,為何要這樣難為自己?
此時,放下來,走出去,到自然的懷抱裏去沐浴春風,攀登高山,放歌曠野,你會放鬆許多。自然是清新劑,將化解你所有的憂愁煩悶,還你一份舒心。
羅素曾經說過:“我們的生命是大地生命的一部分,就像所有的動植物一樣,我們也從大地上汲取營養。”當你走進大自然,投入它那寬廣的胸懷時,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似乎都有靈性,都會撫慰你受傷的心靈。快樂的生活需要用心去發現,到遊山玩水中去放縱自己吧,讓大自然給你燦爛和希望。
失去健康,生命毫無意義
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擁有我們所期待的一切。而失去了健康,所有一切都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失去了健康,成功便更難。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如果沒有健康,智慧就難以表現,文化無從施展,力量不能戰鬥,財富變成廢物,知識也無法利用。”阿拉伯還有句諺語說:“有了健康就有了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但有些人卻有“要錢不要命”思想,為了掙錢不惜犧牲健康。特別是在信息迅猛發展的今天,現代人在工作壓力下,甚至無暇顧及忙碌背後的意義。
對現今生活的狀態,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在上世紀就說過:“沉淪於操勞和操持之中,連偶爾的發呆、出神都是極為奢侈的夢想。”米蘭·昆德拉也慨歎:“慢的樂趣怎麼失傳了?古時候閑適的人到哪去啦?民歌小調中遊手好閑的英雄,那些漫遊各地磨坊,在露天過夜的流浪漢,都到哪去啦?他們隨著鄉間小道、草原、林間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嗎?要自己慢下來真的是很困難的事,一定要這樣嗎?”時代的快速列車似乎已經將我們的身體推倒在牆角,我們的身體或多或少都有亞健康的痕跡。但是我們還是如同這隻小老鼠一樣,不知道自己疲於奔命的真正價值。
一隻小老鼠在路上拚命奔跑。烏鴉問它:小老鼠,你為什麼跑得那麼急?歇歇腳吧!
我不能停,我要看看這條道路的盡頭是什麼模樣。小老鼠回答,繼續奔跑著。一會兒,烏龜問:你為什麼跑得這麼急?曬曬太陽吧!小老鼠依舊回答:不行,我急著去路的盡頭,看看那裏是什麼模樣。
一路上,問答反複。小老鼠從來沒有停歇過,一心想達到終點。直到有一天,它猛然撞到了路盡頭的一棵大樹樁。停了下來。
原來路的盡頭就是這棵樹樁!小老鼠喟歎道。更令它懊惱的是,它發現此時的自己已經老邁:早知如此,好好享受那沿途的風景,該多美啊……
每天迫於生活,為了不遲到,而步履匆匆;為了趕時間,在速食店裏狼吞虎咽;為了不錯過客戶和老板的召喚,讓手機24小時開著;為了提升自己,充電學習進速成班;為了工作,把兒女情懷拋在一邊……可是我們最終的目的是什麼呢?為了幸福生活。那麼什麼才是幸福的人生呢?
在美麗的海邊,一個商人坐在小漁村的碼頭上,看著一個漁夫劃著一艘小船靠岸,小船上有好幾尾大黃魚。商人對漁夫捕了這麼多魚恭維了一番,並問他要多少時間才能捕這麼多?
漁夫說,一會兒工夫就捕到了。商人再問,你為什麼不呆久一點,好多捕一些魚?漁夫回答:這些魚已經足夠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商人又問:那麼你一天剩下那麼多時間都在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