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學會取舍,不必活得那麼累(2)(2 / 3)

改變現狀是積極上進的表現,但不能為了改變而改變,要有目的有計劃,清楚認識自己所處的現實。珍惜自己擁有的,這才幸福,而等到失去它時再去惋惜,就太遲了。為了將來,更要把握現在。

一位年輕人靠著賣魚來維生,有一天,他一麵吆喝,一麵環視四周,注意看是否有人來買魚。

突然,一隻老鷹從空中俯衝而下,在他的魚攤叼了一條魚後立刻轉身飛向空中。賣魚郎很生氣地大喊大叫,可是,隻能無奈地看著那隻老鷹愈飛愈高、愈飛愈遠……

他氣憤地自言自語:

“可惜我沒有翅膀,不能飛上天空,否則一定不放過你!”

那天他回家時,經過一座地藏廟,他就跪在地藏廟前,祈求地藏菩薩保佑他變成老鷹,能展翅飛翔於天空。

從此以後,他每天經過地藏廟,都會如此殷切地祈求。

一群年輕人看到他天天向菩薩祈求,就很好奇地相互討論,其中一人說:“這位賣魚的人,每天都希望能變成一隻老鷹,可以飛上天空。”

另一人就說:“哎喲!他傻傻地祈求,要求到何時?不如我們來捉弄捉弄他!”大家交頭接耳,想了一個方法要欺負他。

第二天,其中一位年輕人先躲在地藏菩薩像的後麵。

賣魚郎來了,照樣虔誠地祈求、禮拜。

這時,躲在菩薩像後麵的那位年輕人說:“你求得這麼虔誠,我要滿足你的願望,你可以到村內找一棵最高的樹,然後爬到樹上試試看。”

賣魚郎以為真的聽到地藏菩薩的指示,非常歡喜,趕快跑進村裏找到一棵最高的樹,然後爬到樹上。

那棵樹實在太高了,他愈往上爬,愈覺得擔心。但是,能變成鷹的願望讓他繼續爬了上去。

他爬上樹頂,向下看——“哇!這麼高!我真的能飛嗎?”

那群年輕人也跟著來了,他們在樹下故意七嘴八舌地喊道:

“你們看,樹上好像有一隻大老鷹,不知道它會不會飛?”

“既然是老鷹,一定會飛嘛!”

賣魚郎心裏很高興,他想:我果然已變成—隻老鷹了!

既然是老鷹,哪有不會飛的呢?

於是他展開雙手,擺出展翅欲飛的架勢,從樹頂跳了下去。

可是,怎麼不是向上飛,而是向下墜落呢?好可怕啊!但是已經來不及了。

幸好,他落在泥漿地上,陷入爛泥巴和水草之中,隻受了點輕傷。

那些年輕人跑過來,幸災樂禍地取笑他。

他說:“你們笑什麼?我是兩隻翅膀跌斷了,不是飛不起來啊!”

人生最不幸的事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不能體會,不能把握現在的幸福。安於現狀並不是固步自封,而是一種從容的心態。

人生不必處處要求完美

沒有缺憾我們就無法去衡量完美。不完美是人生的一部分。一旦懂得了這一點,我們就會盡享人間風光。

一般人都有一個誤解,認為那些成功的事或人都是完美無缺的。實際上這是一個天大的誤會,許多成功與快樂不僅不十全十美,甚至連這方麵的想法都沒有。

在美國,《獨立宣言》是十分重要的一份曆史文獻,其地位也許僅僅次於《聯邦憲法》。其原件珍藏於華盛頓國家檔案館。可就是這樣一份神聖的國寶級文件,其中竟有兩處人為留下的缺憾。

原來,當年這份文件成稿以後,大家發現其中遺漏了兩個字母。但是當時人們並沒有重新抄寫一遍,隻是在行間打上脫字符號,把這兩個字母加了上去。在上麵簽字的有56名美國精英。

《獨立宣言》文字簡約,篇幅也不長,重新抄寫一遍並不難做到。但是56名精英是務實而又不拘小節的人,並沒有因此認為這樣做有辱這份賦予國家自由的文件的聖潔,他們在上麵簽上自己的名字,就迅速地為了內容而奮鬥去了。在他們眼裏,這種細枝末節的不完美不會影響問題的實質,也不值得為此浪費寶貴的精力。

世界上在細節上完美的文件不計其數,可是成為國寶的又有幾份呢?

美籍華人科學家崔琦是1998年的諾貝爾獎得主。他在有些人眼裏簡直是“怪人”:遠離社會活動和政治舞台,從不喜歡拋頭露麵,而是整天泡在書本中和實驗室內。就在諾貝爾獎桂冠加頂的當天,他還如常在實驗室裏忙碌。

令人難以相信的是,不要說工作在這樣一個高科技研究的前沿領域,就是用一個生活在美國的普通知識分子的標準來衡量,崔琦也不能說是完美的,因為他居然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電腦盲”。他研究中的儀器設計、圖表製作,全靠他一筆一畫完成。一旦要發電子郵件,他都請秘書代勞。崔琦的理論是:這世界變化太快了,我沒有時間趕上!

讓我們再來看一些世界級成功者成功之前的表現吧,會發現我們比他們更有理由快樂,也更有理由成功。

有一個人出生於一個殖民地國家,成長在一個信奉仁愛、不殺生、素食、苦行的家庭。他自幼靦腆、羞怯、循規蹈矩。13歲的時候,依父母之命與一個不識字的女孩子結了婚。16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而第一個孩子不滿一歲也夭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