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之聽完後深受感動,又鍥而不舍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後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並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是與自強進取的優秀品質相互聯係的。一個人有了自強進取的優秀品質,就能相信自己的力量,對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充滿信心,就能克服依賴心理,勇敢、獨立地學習、工作、生活。
一位巴格達商人,在路上行走時聽到一個神秘的聲音附在他耳邊說:“請你彎下腰去,撿起路邊的小石子,明天早上你就會獲得快樂。”這個巴格達商人將信將疑,但他還是遵照這個神秘的聲音的意願,撿了幾顆石子放進自己的口袋裏。
第二天早上醒來時,這位巴格達商人打開自己的口袋,拿出第一顆石子,石子馬上變成了一顆晶瑩剔透的藍寶石,他驚呆了,接下來的事更使他目瞪口呆,他掏出其餘的石子,出現在眼前的是一堆光芒四射的紅寶石、藍寶石、綠寶石……這位商人高興得合不攏嘴,但是馬上又懊悔不已,為什麼當時自己不多撿幾粒石子呢?
講完這則寓言,巴甫洛夫就告誡學生說:“你們現在就是巴格達商人,而石子就是知識,知識的價值你們將來就會明白,將來你們所學的知識就是你們的無價財富,你們也一定會懊悔當初學得太少了。”
所以,進取精神對於人生事業的價值,在於創造未來;也因為有了未來,過去與現在的成功才能得到真正的保護!
學會搶在時間的前麵
起跑領先一小步,人生領先一大步。在競爭激烈的時代,要如何在同輩之間冒出頭?其方法就是要比別人搶先一步。
猶太人的人生觀就是,人生就像我們從救火場裏搶東西,我們從裏麵能夠搶出的東西越多,我們的人生才越有價值。猶太人做生意的名言就是:要在兩列火車對麵錯過時做交易。用金錢買時間,用智慧換效率。猶太人把時間看得十分重要,在工作中往往以秒來計算時間,分秒必爭。在猶太人看來,時間和商品一樣,是賺錢的資本,可以產生利潤,因此盜竊時間,就等於盜竊商品,也就是盜竊了金錢。
窮人並不是天生注定就會一輩子發達不了的。隻要有靈活的頭腦,同時能抓住機遇,一樣能勤勞致富。比如王氏兄弟,他們經商獲得成功的最大秘訣就是,在發財的機遇麵前,巧妙地運用時間因素,將資金靈活運用,玩別人還根本不會玩的“空手道”。
有著大學學曆的王仁昌,“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打成“反革命”判刑10年,1981年獲釋。擺在麵前的首要問題是如何生存。當時,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剛剛開過,頭腦聰明嗅覺靈敏的王仁昌立即捕捉時機,用妹妹從別人手裏借來的260元錢,在漢正街開始了商海生涯。此時的武漢三鎮日漸繁榮,漢正街車水馬龍,人流如潮。王仁昌的百貨攤一人忙不過來,弟弟王仁忠便來幫忙。
1981年春節之後,別人還蒙在鼓裏,王氏兄弟就開始悄悄賒銷武漢製傘廠的老式雨傘。3.7元一把進,3.9元往外批發,每把傘可淨賺0.2元,下一次進貨時結清上次賒的貨款,一月可周轉2~3次。勤扒苦做三個月,王氏兄弟的能耐和信譽在漢正街已是有口皆碑。不久,已有近十家商販醒悟過來,以相同方式賣傘,而且批零兼營。競爭日益激烈,商販間相互抓信息搶速度和鉤心鬥角,同擁擠熱鬧的漢正街一樣緊張忙碌。
哥哥的知識智慧加上弟弟的實踐經驗,兩兄弟很快就發現一種廣州產的新式折疊傘款式新穎,小巧玲瓏,且傘的色彩鮮豔,銷路肯定會更好。必須搶在別人前麵抓住機會!但手裏的錢遠遠不夠,賒銷別人不幹。此時,兩兄弟因信譽好,同傘廠的合同已改為一月一結,正好一個月的周期裏把賒貨賺來的錢拿去進廣州貨,賣完了再結武漢傘廠的錢。為了盡快在月初將賒貨變成現金,兄弟倆一咬牙,決定每把傘以比進價還虧一毛的價格批發。“王仁昌的傘3.6元一把!”一時間,兩兄弟的傘被裏三層外三層的商販瘋狂搶購,而別人的傘堆積如山卻無人問津。
兩天之後,兄弟倆冒著傾家蕩產的風險,爬上南下的列車,在肮髒的硬座椅子底下一躺就是十幾個小時。從廣州發回的貨,異常俏銷,8元進價賣9.5元,每天銷500把傘,而且每周可周轉4~6次,這意味著王氏兄弟賣廣州貨比賣武漢貨每月可多賺10倍以上。王氏兄弟不投分文,卻憑著自己精明的頭腦,用別人的錢一次又一次得心應手地玩著“空手道”的遊戲。
1985年,兄弟倆抓住了一個機會,並再次以其出色才智,在20天內,以1萬元資本做成一筆370萬元的生意,淨賺60萬元,至今令武漢三鎮的批發商歎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