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士智篇(9)(2 / 3)

要說這左拾遺的官職,不過是八品官,隻有芝麻大小,比縣令還低一級。不過左拾遺是隨朝伴駕的官職,級別雖低,卻可以常伴皇帝身邊,容易被皇帝所賞識。盧藏用聽說朝廷征召他做左拾遺,高興得不得了,也沒怎麼假意推辭,就下山做官了。果然沒有幾年,盧藏用就升官做到了吏部侍郎,這欲擒故縱之計還真是成功了。

和盧藏用同時被征召下山的還有另外一位隱士,名叫司馬承禎。此人和盧藏用不同,他是一個真正淡泊名利的人,隻是被朝廷逼得無可奈何,才勉強答應做官。司馬承禎做了幾年官之後,實在是受不了官場爾虞我詐、腐敗虛偽的習氣,決定還是辭官不做,回去隱居。朝廷見他心意已決,也不能強求,就準了他辭官。司馬承禎離開長安之時,眾人為他送行,盧藏用也在其中。眾人喝過了離別酒,盧藏用誌得意滿,指著遠處雲霧繚繞的終南山說,這山中的風景很美啊,司馬先生您是有福之人啊,能回山中修行,我們這些人沒有您的福氣,還得在長安繼續混下去啊。說罷假意歎息。司馬承禎早就瞧不起盧藏用的假清高,哼了一聲說道,哪裏哪裏,終南山裏也沒有什麼好風景,隻不過有一條通往官場的捷徑(終南捷徑)罷了!盧藏用雖然臉皮厚,聽了這話,臉不由得也漲得通紅。

官場是棵大樹,做官的人就是樹上的猴子,猴子爬得越高,下麵的人越能看到猴子醜陋的紅屁股。盧藏用做了大官之後,他人格上的缺陷就暴露出來了:他是個爛忠厚沒用的人,做了吏部侍郎,不能堅持原則,為國家選出優秀的人才,對各路神仙走門子托人情,跑官要官的行為一概不加製止,沒用多久就同流合汙了。後世史書對他評價十分嚴厲,說他“趑趄詭佞,專事權貴,奢靡淫縱”。後來,盧藏用卷入了太平公主之亂,到唐玄宗時期,他被作為太平公主一黨,罷官免職,流放到廣東,晚節不保。如果早知有這一天,不知盧藏用當年會不會隱居山中不出,也好保全自己的名聲呢?

點評:盧藏用晚節雖然不保,但欲擒故縱的把戲玩得倒確實有一套。要想做官,先要做出一副不屑於做官的樣子,有時候事情就是這樣,以退為進,反而能前進得更遠,其中的道理,不可不察。

八十、林衝反客為主

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有一段精彩的故事,體現了“反客為主”這一經典計謀,這就是晁蓋、吳用等七人上水泊梁山入夥,挑撥林衝火並王倫之事。

話說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七人,在吳用的巧妙安排之下,劫取了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老丈人蔡京的生辰禮物。七人做下驚天大案,不想走漏風聲,官府追捕。七人無路可走,聽說水泊梁山地勢險要,適合落草,於是攜十萬貫金珠寶貝上梁山,求當時的梁山之主白衣秀才王倫收留。

王倫這個人讀過幾本書,是個文墨之士,然而他缺少英雄好漢所應有的胸襟和雅量,嫉賢妒能,生怕有才能的人上了梁山蓋過他自己,奪了他梁山之主的地位。他聽說晁蓋等人來投奔他,在山寨中安排宴席款待,席間聽晁蓋等人談論自己的英雄事跡,他聽在耳中就十分的不舒服,同時又十分的害怕。王倫心想,我手下不過是林衝、杜遷、宋萬、朱貴等幾個弟兄,你們一下子就來七個人,而且個個身手不凡,那久而久之,這梁山不就成了你們的天下?想到這裏,王倫就不想收留晁蓋等人,於是也不提入夥之事,隻是暫時安排七人住下。

夜裏,七人聚在一起商議,吳用對其他六人說,今天王倫不提入夥的事,肯定是不願意收留我們。因為我們殺官造反,他生怕我們本事大過他,奪了他的寨主位置。我發現他們內部有矛盾,明天我們說不定可以利用這個矛盾,挑撥他們兄弟火並,我們就可以趁機奪得梁山。晁蓋、公孫勝等人大喜,忙問吳用是怎麼看出來的。吳用說,王倫手下的那個林衝,當年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江湖上大大有名,人稱豹子頭,是個頂天立地的英雄好漢。王倫這廝嫉賢妒能,林衝在他手下日子肯定不好過。適才王倫言語含糊的時候,我看林衝在他背後橫眉立目,咬牙切齒,有憤憤不平的樣子,肯定是看不慣王倫的作為,隻不過找不到機會發作。等我今天晚上用幾句話挑撥,管保明天林衝自己就火並了王倫,讓晁蓋哥哥做梁山之主。

七人商議已定,當晚休息。第二天一早,忽然林衝前來探訪。吳用大喜,說來得正好,於是七人迎出門去。

七人接林衝進屋坐下之後,相互寒暄。吳用便問,江湖上久聞林教頭大名,不知怎麼來到此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