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士智篇(4)(2 / 3)

陳軫了解了目前的情況之後,沉思良久,對楚王說,秦國早就想對我們圖謀不軌,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我們早就知道。現在秦國即將得到韓國的一座大城,能夠得到更多的稅收,財力肯定大為增加。再加上秦韓兩國合兵,一起南下攻打我們,這不是我們的軍隊所能抗衡的。如果任由事態如此發展,秦國多年來夢寐以求的事情就要實現了。我們和他們硬碰硬是一定要輸的,必須另外想別的辦法解決這個危機。

楚王忙問,愛卿到底有何良策?不妨明說,也好為寡人分憂啊。

陳軫不慌不忙說道,秦韓兩國原本是在交戰,現在韓國因為無力對抗秦國,這才獻城求和,可以想見,秦韓兩國的聯盟並不十分牢固。我們不妨想辦法挑撥秦韓兩國的關係,破壞他們的聯盟,重新挑起他們之間的戰爭,這樣我們楚國就轉危為安了。即使秦國仍然會派兵來攻,也不會得到韓國的幫助,我們至少可以應付。

楚王又問,那麼我們該怎麼挑撥秦韓兩國的關係呢?

陳軫說道,大王您現在不妨下達全國動員令,號召百姓積極參軍,把我國所有的戰車都調動起來,在街上奔馳,然後對外放出風聲,說我們正準備集結軍隊,去救援韓國,鬧得天下皆知,聲勢越大越好。然後大王您再派使者出使韓國,使者的級別越高越好,車駕越多越好,給韓王的禮物越重越好。讓使者跟韓王說,我們楚國的援軍馬上就到,讓他堅持對抗秦國。這樣,即使韓王不聽我們的勸,不繼續和秦國作對,至少他也會對我們心存感激,不至於和秦國聯合來攻打我們,那麼秦國一國來打我們,我們還應付得來。如果韓國聽從了我們的勸,繼續和秦國作對,那麼他們兩國自然就要繼續交戰,我們的戰禍就可以免去了。韓王有了我們做心理上的後盾,肯定不會再重視和秦國的聯盟,他對待秦國的態度肯定就會改變,秦國察覺到這一點,一定會怨恨韓國。總而言之,這樣就會讓秦韓兩國都把矛頭指向對方,我們就安全了。

楚王聽了之後大喜,就依照陳軫的計策實行。楚王一邊下達了全國動員令,在自己國內頻繁調動軍隊,征召新兵;一邊就派重量級的使者出使韓國,向韓王傳達自己即將出兵救韓的意思。楚國的使者見了韓王之後說,大王您不必擔心秦軍的進攻,我們楚王正在集結軍隊,準備不惜一切代價救援大王您,哪怕和秦國拚個魚死網破也不在乎!希望大王您能夠堅定抗秦的信心,等待我們的援軍到來!

韓王得到了楚國出兵相救的許諾,心裏十分高興。韓王原本就不想和秦國結盟,隻不過是迫於形勢,隻能禍水南引,以鄰為壑,讓楚國去承擔與秦軍作戰的重任。現在他聽說楚王仗義出兵救助自己,馬上就打消了和秦國結盟的念頭。於是韓王召見公仲明,對公仲明說,楚王已經派人來傳話,說他們楚國會全力以赴救援我們,這樣我們有了強大的後盾,就不必怕秦國了。所以愛卿你不必出使秦國了,等著看我們和楚國聯手打敗秦國吧!

公仲明詳細詢問了楚國的情況和楚國使者的話之後,認真分析了一下,對韓王說,大王您不能輕易相信楚國的許諾,現在我們的軍隊不是秦軍的對手,秦國是我們切實的威脅,而楚國的所謂援救,目前還僅僅停留在嘴皮子上,根本沒有付諸行動。我們僅憑楚王空口無憑的承諾,就放棄和秦國這樣的強敵講和的機會,實在是不智啊,恐怕會遭到天下人的恥笑。我考慮,楚國和咱們曆來關係一般,最近也沒有訂立過什麼特別的盟約,也沒有實現預謀一起攻打秦國。現在的情況是,楚國聽說秦國要攻打他們,才忽然對我們示好,說要來援助我們。如此看來,楚國的誠意實在有限,這肯定是楚國大臣陳軫的計謀,想要用一句空話騙我們和秦國決裂,大王您千萬不能中他的計。更何況,您先前已經派人去通知秦國,說我們要和他們講和了。現在您忽然又改變主意,這可就徹底把秦國得罪了。我們不理會強大的秦國這種現實的威脅,卻輕易相信楚國君臣的空話,恐怕大王您這一次要吃大虧了。

然而韓王一是不舍得送給秦國一座大城,二是不願意和秦國這個原先的敵人結盟,始終沒有采納公仲明的意見,一意孤行,非要和秦國決裂,不再派使者去秦國講和了。秦王果然大怒,發兵伐韓,秦韓兩國在岸門這個地方大戰,結果韓國軍隊苦戰良久,勉力支持,卻始終連楚國援軍的影子都沒見著。最後韓國軍隊支持不住,終於大敗了一場,最後割地求和,遭受的損失可就不止是一座大城了。韓國的軍隊並不是沒有戰鬥力,韓國的老百姓也不是愚昧無知,可是韓國的軍隊被秦國擊敗並俘獲,他們采取的謀略也遭到了楚國的愚弄和恥笑,這就是因為韓王沒有采納公仲明的計謀,而聽信了陳軫的謊言。

點評:分清敵友是政治、軍事鬥爭中的關鍵問題。隻有分清敵友,對敵人予以分化瓦解,對朋友聯合吸引,才能贏得最終的勝利。楚國的陳軫善於分化瓦解敵人,用利益誘惑敵人中的一方,從而破壞敵人之間的聯盟,為楚國消除了禍患。我們應該學習陳軫分化瓦解敵人的策略,臨危不亂,拉攏敵人當中的不堅定者,從而使我方始終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