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芝來到吳國宮殿之外,見到武士、油鍋等等,知道是東吳嚇唬他,臉上毫無懼色,昂然直入。來到殿上,鄧芝隻是鞠躬,並不下拜。孫權喝問鄧芝為何不拜,鄧芝說道,上國使臣,不拜小邦之主!孫權大怒,說你鄧芝不過是一個說客,想要說服我絕魏聯蜀,你的心思已經被我看破,且看你還有什麼話說!說得不中我意,你就自己跳進油鍋裏算了,也不必費我的事了。
鄧芝聽了,哈哈大笑,說道,我不過是一個儒生,此次是特意為吳國的利害而來。天下人都說吳王孫權氣度寬宏,誰知卻是個狹隘小人,容不下一個儒生!
孫權聽了這話,滿麵羞慚,改容相謝,請鄧芝坐,問道,天下利害到底如何,請您教我。鄧芝說道,大王您到底是想和魏國聯合,還是想和蜀國聯合?孫權說,我是想和蜀國聯合,隻是蜀國國君現在年輕,我怕他不能善始善終。鄧芝說,大王您是當世英豪,諸葛亮也是天下之俊傑,您吳國有長江之險,西蜀有山川之固,我們兩家聯合,進可以吞並天下,退也可以保鼎足而立的局麵。如果您和魏國聯合,曹丕是個卑鄙小人,必定要求您把太子送到魏國去做人質,您要是送去了,以後就永遠受製於魏國,如果不送,魏國肯定要發兵攻打吳國,那時候我們西蜀也不免乘虛而入,這樣吳國可就不複為大王所有了。我這些話可都是嘔心瀝血的忠言,您要是不信,我這就跳進油鍋裏去死,以免被人說成是說客。說罷鄧芝起身就要去跳油鍋。
孫權連忙派人攔住鄧芝,請鄧芝入後殿款待。經過鄧芝一番話,孫權終於下定了聯合西蜀的決心,隨即派張溫跟鄧芝一同回西蜀,說明自己的心意。從此,蜀、吳兩國結盟,共同對抗曹魏,三國鼎立的局麵從此穩定下來。
點評:在多邊關係中,幾個弱小的勢力必須聯合起來,才能避免被強大的勢力各個擊破,逐一吞並,這是中國人最擅長的。諸葛亮知道,西蜀是三國中最弱的,隻有聯合東吳,才有生存的機會。鄧芝能夠理解諸葛亮的這個戰略意圖,才可以作為使者出使東吳。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事情,有時候不妨也從這裏麵吸取營養:麵對自己一個人無法抵擋的對手,要想避免失敗的厄運,必須找一些盟友來共同抵擋。
五十八、司馬懿詐病奪權
三國時期,魏國占據中原,國力最強。魏國大都督司馬懿早年跟隨曹操,為人老謀深算,城府極深。曹操當年曾說,仲達(司馬懿的字)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因此司馬懿曆來不掌兵權。但後來因為西蜀丞相武侯諸葛亮屢次率軍北伐,魏國無人能是諸葛亮的對手,因此隻能讓司馬懿帶兵抵擋,司馬懿從此權重一時。
曹睿死後,曹芳即位,大將軍曹爽與司馬懿共同輔政。曹爽是前任大都督曹真之子,是魏國宗室。何晏勸說曹爽,說掌握大權的人必須獨斷專行,不可與人分權。曹爽認為,自己和司馬懿剛剛受先帝之托輔政,不忍心對司馬懿下手。何晏又說,您的父親曹真當年與司馬懿共事,一同抵禦諸葛亮入侵,屢次受到司馬懿排擠,最後受氣病死,這些事難道您忘了嗎?曹爽聽了恍然大悟,於是挑選時機,向皇帝曹芳進言,說司馬懿功高,應當升任太傅之職,曹芳聽從了曹爽的建議。太傅這個職位雖然顯貴,但卻是個虛職,這實際上是曹爽的計策,表麵上升了司馬懿的官,實際上卻是剝奪了司馬懿的兵權。司馬懿升為太傅之後,他的兩個兒子也從軍隊裏退了出來,罷職閑居。曹爽隨後又把自己的幾個兄弟都安插在重要位置掌權,魏國的大權全由曹爽一家掌握。
曹爽掌權之後,自以為從此高枕無憂,所以驕奢淫逸,整日飲酒作樂,無所不為。曹爽最喜歡出城到郊外打獵,他的弟弟曹羲勸他說,哥哥您掌握大權,作威作福,難免有人怨恨,現在您卻喜歡出城打獵,萬一被人算計,後悔就來不及了。曹爽卻認為自己掌握兵權,沒人敢打自己的主意,根本不聽曹羲的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