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臨床研究證明,降壓治療可明顯減少糖尿病患者的心、腦血管病死率。所以糖尿病患者應定期監測血壓,及早發現高血壓,一經確診立即進行治療,努力將血壓控製在130/80mmHg以下,把糖尿病與高血壓並存的危險控製在最低限度。
臨床將糖尿病性高血壓主要分為3類:
(l)有糖尿病性腎病的高血壓:為糖尿病性腎小球硬化症,約見於半數的Ⅰ型糖尿病患者。
(2)無糖尿病性腎病的高血壓:多見於Ⅱ型糖尿病患者,年齡以30~50歲者居多,大多為原發性高血壓,多伴有肥胖,特別是中、老年患者。
(3)糖尿病性植物神經病變伴高血壓:表現為臥位性高血壓及立位性低血壓(體傷性低血壓)。
為何“狼狽為奸”?
2型糖尿病和高血壓兩者常常呈家族聚集發病,可能與共同的遺傳基因有關。
2型糖尿病大多存在胰島素抵抗,對胰島素不敏感使胰島素代償性分泌增多,過多的胰島素可促進腎髒對鈉的重吸收,導致水鈉瀦留,增加交感神經活動,致使血管收縮,外周
血管阻力增高,還刺激血管壁增生肥厚,最終引起血壓升高。
血糖過高會導致腎功能受損,血壓升高也會損害腎髒功能,另一方麵腎功能衰竭使自身血壓調節失衡,使高血壓進一步惡化難以控製,三者互相影響互相促進。
糖尿病合並高血壓的治療
患者應積極參與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雙重健康教育。
高血壓和糖尿病都是慢性疾病,需要長期堅持治療,多數時間要自己管理,因此患者不僅要學習糖尿病知識,還要積極參加高血壓知識的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療糖尿病和高血壓的共同基礎。
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作用於高血壓發病機製的不同環節,部分輕度高血壓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即可達到治療目標。其中包括:合理調節飲食,控製每日總熱量,減少動物脂肪的攝入;限製食鹽,每人每日不超過6克;少飲酒,戒煙;適量進行體育鍛煉。
運動既能降低血糖,也可以使血壓下降6~7mmHg。運動可以減輕體重,增強體力,減輕胰島素抵抗。可以選擇快步走、慢跑、太極拳、氣功等方式,每周進行3~5次運動,每次20~60分鍾。
控製情緒激動和精神緊張,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可以避免血壓、血糖波動。
降糖、降壓藥物治療同時進行並不矛盾。近年來,抗高血壓藥物發展迅速,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根據血壓、自身特點、年齡、並發症及經濟情況選擇用藥。藥物選擇強調個體化。定期進行監測是評價治療是否滿意的重要環節。
每周測量1~2次血壓,總結血壓波動規律,可以更好地選擇和調節用藥。有條件的患者可自備血壓計,學會自行測量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