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章:小孩也患高血壓?(1 / 1)

核心提示:大約1/3的肥胖兒童和2/3的肥胖青少年最終將發展成為肥胖的成年人,43%的高血壓兒童最終會發展成為成人高血壓病人。

據媒體報道,12歲的男孩小超,125斤,從小都比同齡孩子偏胖一些,特別喜歡吃紅燒肉,去醫院經檢查,小超的高、低壓都明顯偏離正常值,是典型的高血壓。專家稱,大約七成高血壓患者不知道自己得病,高血壓患者低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如何確定孩子患了高血壓?

小兒高血壓的評定標準,目前傾向於用百分位法。而小兒高血壓的症狀,隨血壓增高程度、有無原發疾患及其嚴重程度而異。

1、輕度高血壓患兒,常無明顯症狀,僅於體檢時發現。血壓明顯增高時可有眩暈、頭痛、惡心、嘔吐等症狀。血壓升高的判斷,新生兒超過10.7/6.7kPa,嬰幼兒超過13.3/8.OkPa,學齡前兒童超過16.0/10.5kPa,學齡兒童超過17.3/12.OkPa,即可診斷高血壓。

2、腎損害症狀常不明顯,至晚期可出現夜尿。腎上腺性征異常症臨床特點為男性化與高血壓並存等。

3、嗜鉻細胞瘤可有多汗、心悸、心動過速、體重減輕等症狀,血中兒茶酚胺過多。

4、皮質醇增多症可有軟弱、肥胖、體型變化、多毛、瘀斑等。

5、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則有周期性肌張力低下、軟弱、手足搐搦、多尿、煩渴等。

6、眼底改變。

體檢時,必須測量孩子的四肢血壓並觸頸動脈及四肢脈搏。如發現腹部腫塊,可能為腎盂積水、多囊腎、嗜鉻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或腎胚胎瘤等疾患。

血壓略偏高、有家族史、肥胖兒是重點預防對象

對血壓正常偏高兒童、有陽性家族史者及肥胖兒應作為重點預防對象,定期測量血壓。從兒童開始,就應加強血管保護,預防粥樣斑塊形成。若有高血壓家族史、腎炎病史以及肥胖的4歲以上兒童,經常頭昏、頭暈、心慌,家長應提高警惕,盡早帶孩子到醫院測量血壓,以爭取早期發現問題,予以合理治療。

兒童高血壓在發病的初期並無明顯症狀,很多的兒童高血壓患者都是通過體檢無意中發現的。這也是由於家長對於高血壓不夠了解,才不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孩子的異常,一旦發現孩子患上高血壓就要及時就診。

近年來隨著高血壓發病人數的增加,另外一種現象也逐漸凸顯,這就是高血壓的發病人群越來越呈現低齡化的趨勢,甚至是一些兒童也會患上高血壓。這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

這種情況的發生不能不說跟人們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人們生活越來越好的今天,營養過剩,不規律的生活習慣都是造成高血壓的根本原因。很多的青少年由於不科學的飲食造成了身體的肥胖,繁重的課業負擔也給青少年造成了很大的壓力,這些都是高血壓找上兒童的根源。

臨床顯示,兒童高血壓的危害很大,輕度兒童高血壓雖然在相當長時間內可能會無任何症狀,但它能慢慢地損害血管、心髒、腎髒和大腦。兒童高血壓若不控製,就會發展成人高血壓。高血壓將引起高血壓腦並心肌並心衰、心髒肥厚等病,嚴重的將發生腦溢血(腦中風)易發生癱瘓或猝死。

想要預防孩子患高血壓,就要兒童遠離可能誘發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培養孩子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要養成孩子吃飯不挑食,不吃過多肥肉、動物肝髒等習慣,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補充足量的維生素。

兒童高血壓在發病的初期並無明顯症狀,很多的兒童高血壓患者都是通過體檢無意中發現的。這也是由於家長對於高血壓不夠了解,才不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孩子的異常。一旦發現孩子患上高血壓就要及時就診,以免耽誤治療,對孩子造成終身的影響。

近年來隨著高血壓發病人數的增加,另外一種現象也逐漸凸顯,這就是高血壓的發病人群越來越呈現低齡化的趨勢,甚至是一些兒童也會患上高血壓。這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

這種情況的發生不能不說跟人們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有著密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