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的早期症狀具有隱蔽性,加上很多人對高血壓知識了解不多,自我保健意識不強,直到高血壓發展到一定程度或引起較嚴重的臨床症狀時,才到醫院就診。有人把高血壓比喻成“無聲殺手”,因為它不像有些病,先讓人感到痛苦使人警覺。
我們經常看到有的人突然中風或心肌梗塞,轉眼就告別人世,這些大部分都是高血壓所致。
其實,高血壓並非無任何症狀可循,早期高血壓信號有:
(一)枕後頭脹痛。高血壓的機械作用使血管異常擴張,刺激動脈壁的痛覺感受器,引起頭痛。
(二)陣發性眩暈。中醫把高血壓歸屬於“眩暈”,形象地概括了高血壓發作時以頭暈、眼花為主要表現。主要是長期血壓升高導致血管彈性變差,管壁變硬,加之動脈粥樣硬化,若合並高血脂,血粘度增高,均會影響血流通暢。長此以往,人體始終得不到足夠的血氧供應,誘發眩暈。
(三)胸悶不舒暢。這是由於患者的心髒受高血壓的影響發生了功能變化。如果長期隨血壓升高,總有一天會疲憊不堪,致使左心室擴張或心肌肥厚,進而發生心肌缺血和心率失常。如此惡性循環,會出現胸悶心悸、呼吸困難等嚴重情況。
(四)肢體麻木不仁。祖國傳統醫學認為,肢體麻木多因氣血虧虛或肝風內動或痰濕瘀血阻絡所致。高血壓患者因血管舒縮功能紊亂或動脈硬化等原因,會引起肢體局部供血不足,特別是長期高血壓得不到良好控製就容易損傷腦血管,激發腦血管意外,出現肢體麻木。
綜上所述,一旦患者沒有任何原因出現頭暈、頭痛或上述其他症狀,都要考慮血壓情況,最好及時測量血壓,警惕和預防高血壓的發生。一旦發現高血壓傾向,應及早作進一步檢查,以便明確診斷,接受早期治療。
夜尿頻多原來是高血壓引起
昨天門診,王大爺剛進診室就嘮叨:“人老了,越來越不中用了,舊病沒去,又添新毛病。”我關切地問:“您哪裏不舒服了?”王大爺不好意思地說:“唉!最近不知咋了,晚上尿忽然多了起來,一晚上要起來五六次。”我問王大爺:“白天小便正常嗎?”王大爺回答:“白天小便也挺多的,每天有十多次呢!”
我詳細地給王大爺檢查了身體,發現他的血壓非常高。其實,引起王大爺夜尿頻多的原因就是高血壓,因為血壓增高後,一方麵損害腎小管功能,使尿的濃縮功能減弱;另一方麵高血壓導致腎小動脈硬化。高血壓腎損壞的主要症狀就是夜尿頻多。一般情況下,白天的尿量是夜間的3倍,老人起夜1~2次是正常的,3次以上就應該引起注意。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或者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受體阻滯劑在治療老年性高血壓時,還可以改善老人的夜間多尿症。我給王大爺推薦了其中的一種藥物。幾天後,王大爺高興地跑來告訴我:“我吃了你開的藥後,血壓穩定了,夜裏尿也少了,晚上終於能睡個安穩覺了!”
高血壓是當今世界上常見的一種病症,發病率一直很高,了解一些關於高血壓的知識很有必要。下麵就從醫學的角度介紹一下高血壓的三期症狀。
第一期:血壓達到確診高血壓水平,而無心、腦、腎並發症表現。
第二期:血壓達到確診高血壓水平,伴有左心室肥大、眼底動脈狹窄、蛋白尿或肌酐升高,其中一項者。
1、眼底檢查見有眼底動脈普遍或局部變窄;
2、體檢、X線、心電圖或超聲檢查見有左心室肥大;
3、蛋白尿和(或)血漿肌酐濃度輕度升高。
第三期:血壓達到確診高血壓水平,伴有腦溢血或高血壓腦病、左心衰竭、腎功能衰竭、眼底出血或滲血,或視神經乳頭水腫,其中一項者。
1、左心衰竭;
2、腎功能衰竭;
3、腦血管意外或高血壓腦病;
4、眼底出血或滲出,有或無視神經乳頭水腫;
5、另外,急進型高血壓(惡性高血壓)是指病情急劇發展,舒張壓常持續在130毫米汞柱以上,並有眼底出血、滲出或乳頭水腫。
從以上分期可見,第一期尚無器官的損傷,而第三期損傷的器官已喪失功能,病情是十分嚴重的。高血壓病患者如在第一期能夠得到及時治療,即可獲得痊愈或控製病情的展。
以上是高血壓的三期症狀,大家都了解了吧。如果大家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相關專家谘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