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所有的中學生都羨慕那些成就顯赫的人才,但他們之所以能成為人才,首先就是因為他們熱愛自己的工作。高爾基說:“天才是由於對事業熱愛而發展起來的,簡直可以說人才,就其本質來論——隻不過是對事業、對工作過程的熱愛而已。”那麼,誰要想成為令人翹首的天才,就請他先去愛自己的事業和工作吧。
英國作家約翰·克裏開始寫作時,文章無人愛看,曾收到過743張退稿條——堪稱世界退稿最高紀錄。麵對這難以忍受的折磨,他不氣餒、不灰心,憑著對事業執著的追求,繼續頑強地工作,最後終於成了英國文壇的巨擘。
老一輩革命家吳玉章說過:“人生在世,事業為重。一息尚存,絕不鬆勁。東風得勢,時代更新。趁此時機,奮勇前進。”從吳老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出,老一輩的革命家有著多麼強烈的事業心。
每一個不甘寂寞、不願將來碌碌無為、欲在事業上幹出一番成績的中學生,一定要樹立起強烈的事業心,去開拓自己偉大的事業。
溫馨提示:
強烈的事業心,可以給人以執著追求的勇氣、頑強的意誌和堅強的毅力,並且使人們不為痛苦、艱險和失敗所屈服。
以正確的心態對待職業流動
一個人所從事的職業是專一好,還是流動好?需要辯證地看。如果長期從事一項自己並無擅長又無興趣的職業,不僅無益於個人的成長,也無益於事業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看,選擇自己擅長並有興趣的職業,不僅是必要的,也是有利於個人和事業的雙贏選擇。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職業流動也遵循著這一規律。科學、合理的職業流動有益於個人的成長,有利於事業的成功,而盲目的職業流動卻會使你一事無成。
一個人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職業流動中度過的,從畢業後參加工作、走向社會到“解甲歸田”、“告老還鄉”,很少有自始至終地從事同一種職業的。例如,作為一名運動員,他可以競賽數年,卻不能競賽一輩子。隨著年歲的增長,體力的下降,工作就要相應地發生變化,或做教練,或改做其他比較適合於自己的工作。舞蹈演員也是一樣,很少終生以跳舞表演為業的。對從事這些職業的人來說,職業流動有其必然性。
從事其他職業的人,也常常需要職業流動。就我國情況而言,目前的勞動、人事製度還不夠完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的發展。各行各業中都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學非所用、用非所長、大材小用、甚至有才不用等種種現象,造成了人才的積壓和浪費。這是職業或說是人才流動的客觀因素。
另一方麵,在選擇職業時,許多人往往不能一開始就對自己的能力、特長以及興趣和愛好有充足的認識或全麵的把握,待走上工作崗位後才發現,或者能力與工作不相適應,或者在本職工作中不能完全發揮出自己的特長;有些人起初是愛本職工作的,但因表現平平,興趣漸漸轉移,終於在其他方麵有所突破,做出了比較大的成績。這是職業流動的主觀因素。
由於以上諸多因素的影響,人們希望通過職業流動來尋找一種更適合於自己的工作,完全是合情合理的。這是件很自然的事情,也就是說,從業人員的穩定是相對的,而部分人員的合理流動則是必然的。
一個人的工作一成不變未必是件好事。人們長期蹲在一個地方、一個單位,如果不見什麼起色,這時,換換環境,尋找一個更適宜於自己馳騁的地方,是很有必要的。這既有益於事業的發展,也有益於個人的成長。
但是,目前,我們國家的科學技術還比較落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還不高,勞動仍是人們謀生的最重要的手段,職業評價實際上也還存在著差別。在這種情況下,無條件的職業流動既不現實,也不合理。如果人們都從自己的意願出發重新去選擇職業,那麼,必然會造成職業分工上的紊亂,並且危害到整個社會的發展。
溫馨提示:
在職業流動中,必須把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緊密地結合起來,從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出發,去開拓事業、發展事業,充分發揮出個人的聰明才智。